火星也曾是綠洲,它是如何失去大氣層,淪為一片貧瘠之地的呢?

2024年01月05日16:25:34 科學 1672

火星也曾是綠洲,它是如何失去大氣層,淪為一片貧瘠之地的呢? - 天天要聞

作為被人類研究最多的行星火星被認為曾擁有過與地球非常相似的環境。

別看它如今的大氣密度,僅相當於地球的1%。主要成分也多為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氮和氬。

但是有證據表明,至少二十億年前,它還與地球十分相似,擁有着富含氮和氧的大氣層。大氣密度,也比現在要大得多。

得益於此,當初的火星也比現在要更加溫暖。大量液態水在其表面匯聚成河,縱橫交錯的四處流淌。和今天的貧瘠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火星也曾是綠洲,它是如何失去大氣層,淪為一片貧瘠之地的呢? - 天天要聞

究竟是什麼,讓火星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科學家認為,造成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磁場的消失。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着一個正在飛速旋轉的鐵鎳核心。因其產生的強大的地磁場,保證了地球大氣層不會被那些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慢慢剝離。

而火星卻不同。那裡的磁場微弱到只有地球的1%至2%左右。或許在之前的某個時刻,火星的確存在過強大的磁場。

但它卻變得非常弱,直至失去同太陽輻射對抗的能力。沒有了磁場的保護,火星大氣也在太陽粒子的反覆剝離下,變得逐漸稀薄。

與此同時,火星的氣壓也越來越低,最終變得導致液態水無法繼續存在於地表。火星,也從此慢慢從綠洲,逐漸變成了荒原。

火星也曾是綠洲,它是如何失去大氣層,淪為一片貧瘠之地的呢? - 天天要聞

那麼,那裡的磁場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核心的冷卻,恐怕是個主要因素。科學家推測,火星的核心溫度可能比地球低得多。而相對較低的溫度,會導致核心物質的流動性減弱,從而造成其冷卻凝固。而這,同時也意味着磁場的生成會受到限制。

正是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讓火星在過去的數十億年中,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曾經的它,是太陽系中的一片綠洲,擁有着生命形成和進化的一切必要條件。然而不幸的是,磁場的喪失,令其失去了孕育生命的可能。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或許算是太陽系的一個不小的遺憾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 天天要聞

記錄江蘇百名勞模|《同一種仰望》⑩:國之大者,蘇有所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序言: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年來,千萬個背影,同一種仰望。江蘇各級工會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圍繞黨的綱領和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前赴後繼、奮勇拼搏,艱苦奮鬥、建功立業,譜寫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 天天要聞

不小心被拍出一對血紅色的瞳孔?恭喜你!

如果你在暗處拍照時,不小心得到了這樣一對血紅色的瞳孔,那麼,恭喜你!圖 | scienceabc因為這個紅色是眼球後方血管的顏色,能通過瞳孔一眼看到紅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裡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顏色也沒有異常。為什麼相機能拍下紅眼但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 天天要聞

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現場考核

日前,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標誌着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在中試階段取得了決定性成功,也預示着該技術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邁出了關鍵的步伐。
中國電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創新推動光熱發電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中國電建西北院周治:以科技創新推動光熱發電高質量發展

“積極發展光熱發電”已寫入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光熱發電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技術,是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起到壓艙石作用的支撐技術,將是未來保障光伏、風電規模化發展的最有希望的規模化儲能發電技術。
韓國: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陸火星... - 天天要聞

韓國: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陸火星...

韓國政府曾在2022年公布的“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和“第四期太空發展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要加大對太空領域投入以實現“成為世界七大太空強國之一”的目標成立航天局 2032年前登月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在為了太空探索的夢想而努力。韓國的航天道路,走得並不順暢。從1989年成立“韓國宇宙研究院”(...
超40℃!今年來最強高溫在路上了 - 天天要聞

超40℃!今年來最強高溫在路上了

今天(4日),中央氣象台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暴雨藍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高溫黃色預警: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進入鼎盛階段今明兩天(7月4日至5日)將迎來本輪高溫過程的鼎盛階段,高溫範圍達本輪過程最大,囊括華北南部到華南中北部大片區域。中央氣象台今早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今天,新疆南疆盆地、陝西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