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承認:在這場競賽中,中國獲重大勝利

2023年12月10日23:40:17 科學 1289

觀察者網訊)“中國在與美國爭奪月球影響力的競賽中獲重大勝利,”彭博社12月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在與美國爭奪太空影響力的競賽中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埃及同意支持北京提出的一項探月計劃。

另一邊,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要求破例“開綠燈”的中國月壤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團隊與美國布朗大學夏威夷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首次測得嫦娥五號月壤成熟度指標。

據報道,中國國家航天局6日與埃及航天局簽署了合作文件,雙方將就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展開合作。這個得到中方支持的月球基地預計將於2030年前後建成。

根據合作文件,雙方鼓勵在月球與深空探測、航天器研製及發射、航天基礎設施建設、衛星數據接收與應用、金磚遙感衛星星座、空間科學和天文觀測等領域開展共同研究與開發合作,並將在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論證和研究、空間任務、空間系統和分系統、空間設備、地面段及應用、教育培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國國家航天局在聲明中寫道,中國與埃及在航天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援埃及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於6月完成驗收,援埃及二號衛星在該中心完成總裝和試驗,並於12月4日成功發射。

報道指出,中埃的最新協議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達成的。

美媒承認:在這場競賽中,中國獲重大勝利 - 天天要聞

2023年12月4日12時10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隨後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埃及二號衛星、星池一號第二組A/B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99次發射。

彭博社稱,太空競賽加劇了中美緊張關係,雙方都在為未來幾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計劃爭取合作夥伴。

在中埃達成此次合作協議前,美國已爭取安哥拉同意支持美方的《阿耳忒彌斯協議》(Artemis Accords)。該協議是NASA支持的一項計劃,旨在建立太空和月球上的行為規範。

截至目前,已有32個國家簽署了該協議,簽署方包括日本英國等美國傳統盟友,也包括巴西和印度金磚國家成員。

美國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主席史蒂夫·杜斯特(Steve Durst)曾表示,雖然美國通常被視為在重返月球的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的做法更有優勢。

此前(2021年),中國中俄兩國簽署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諒解備忘錄,此後也一直在尋求其他國家的參與。目前,該項目的合作夥伴還包括阿聯酋阿根廷和巴西。

彭博社稱,雖然只有部分國家表示它們將支持國際月球科研站,但中國正在逐步取得進展。

根據《南華早報》此前的報道,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成員已達十多個,委內瑞拉南非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等國的官方航天機構紛紛加入了這一項目。除此之外,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還吸引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美國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和瑞士Nano-SPACE等機構或公司的參與。

美媒承認:在這場競賽中,中國獲重大勝利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掃描電鏡與電子探針實驗室工程師原江燕在分析嫦娥五號月壤成分(2022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一直為中美航天合作“銬上枷鎖”的美國,正尋求獲得美國國會對於申請研究中國月壤樣本的批准。

據《科學》雜誌報道,當地時間11月29日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顯示,NASA為讓其資助的研究人員獲准去申請研究中國嫦娥五號於2020年採集的1.7公斤月壤樣本,稱其“已向國會證明了意圖”。

NASA稱,分析這些樣本可能會對月球的地質歷史產生新的科學見解,並可能為美國宇航局未來的月球探測計劃提供信息。

美國聖母大學的月球科學家尼爾(Clive Neal)說,NASA此舉“意義重大”。他稱,在嫦娥五號樣本返回艙着陸後不久,美國研究人員就開始遊說美國宇航局官員探索獲取樣本的可能性。

報道指出,若NASA獲得美國國會對於申請研究中國月壤樣本的批准,這可能是中美兩國航天機構之間首次開展此類合作。

不過,值得的注意的是,NASA的這封電子郵件明確表示,此次“開綠燈”是一個“例外情況”。“這項津貼專門適用於嫦娥五號任務樣本,在NASA所資助項目上不可同中國開展雙邊活動的禁令仍然存在。”

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禁止中美兩國間太空合作的“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這一條款由美國前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起草、推動,以立法形式禁止將NASA的資金用於與中國或中國公司合作的航天項目,除非NASA可以向國會證明,與中方接觸和合作“不會造成導致技術、數據或涉及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的其他信息轉移到中國或中國公司的風險”。

美媒承認:在這場競賽中,中國獲重大勝利 - 天天要聞

嫦娥五號返回樣品的科研成果: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20億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漿活動,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 圖源:視覺中國

“沃爾夫條款並沒有阻止中國的‘太空野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航空安全專家梅肯娜·揚(Makena Young)在2019年對該條款影響的評估中寫道,這些限制“只會扼殺科學和探索領域的互利合作”,並呼籲修改該條款。

《科學》雜誌稱,中國依靠自主研發的技術,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並帶回地球的國家。與之前美國阿波羅計劃靠人力從月球運回的樣本,以及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帶回的月球樣本相比,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物質來自更為“年輕”的地質區域。

“我們從這些樣本中獲得的數據越多,我們對大約20億年前月球上發生的事情的了解就越清晰。”尼爾說。

目前,一些美國科學家已經繞開了沃爾夫條款,為嫦娥五號樣本的研究作出貢獻。研究人員們選擇加入了多國團隊,並利用其他資金來源共同撰寫了關於嫦娥五號樣本年齡和化學成分的論文。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黑德(James Head)長期參與中國的探月計劃,他說:“我非常小心,從不把NASA的資金花在雙邊研究上。”

中國新聞網10日報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肖龍團隊與美國布朗大學、夏威夷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首次由實驗室磁學測試得到嫦娥五號月壤的成熟度指標,發現嫦娥五號月壤是迄今為止採集的最不成熟的月壤之一。論文第一作者、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錢煜奇介紹說,此次成果對比較嫦娥五號月壤和阿波羅、月球號任務月壤的空間風化程度,進而研究太陽風等與月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據《南華早報》報道,嫦娥六號已計劃於2024年前後實施發射。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月壤樣本,目前尚不清楚NASA是否會針對嫦娥六號採集任務而作出更進一步的“例外決定”(與中國合作)。

不過,尼爾希望,嫦娥五號樣本上的合作“是一個開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布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布、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