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光谷帕金森新葯獲批進入臨床

2023年08月04日17:10:04 科學 1005

8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光谷企業武漢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帕金森NouvNeu001新葯的臨床研究審核申請。這也是帕金森治療領域中,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基於化學誘導的通用型細胞治療產品。

被發現200多年後,帕金森病依然無法治癒、不可逆轉。數據顯示,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為1.7%。據此推算,中國的帕金森病人數量接近370萬,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全球首款!光谷帕金森新葯獲批進入臨床 - 天天要聞

目前,臨床上以左旋多巴為代表的化葯治療方案,以DBS為代表的物理治療方案,以及其他輔助治療方案,均無法解決患者腦部功能神經元的缺失問題。

不同於一般的藥物或手術治療,NouvNeu001聚焦臨床需求導向,利用化合物實現精細細胞功能改造,從而真正滿足臨床需求。通過化合物調節實現高純度神經元亞型分化,與體內原有神經元形成連接,並增強細胞分泌功能,進一步加強了移植細胞對原有病灶的改善,以達到綜合性的治療效果。

從已完成的藥理藥效試驗和安全性試驗結果來看,使用NouvNeu001治療的各類疾病模型動物在給葯四周後,不僅行為學功能得到了極大恢復,而且其多項生理生化指標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樣突破性的技術優勢來自於團隊開創性的研發思路。睿健醫藥首席科學家、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丹麥轉化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永倫教授表示,自創立之初,睿健醫藥科學團隊就整合了發育生物學、化學、組學分析及互作網絡拓撲結構計算等交叉學科,並夯實了“AI+化學誘導”平台。公司通過挖掘精準的“化學小分子開關”,在每個細胞中啟動標準調控流程,實現了細胞的多重功能的精細改造,並且一次性的解決了細胞治療藥物工業生產中高效、安全性及成本在內的多個難點。

全球首款!光谷帕金森新葯獲批進入臨床 - 天天要聞

截至目前,睿健醫藥已經組建了一支具有英國美國德國、澳洲及日本的工作學習背景的國際化隊伍,如睿健醫藥CMO蔡萌博士、CQO任翔、執行副總裁Emmanuel Montet等,分別在生物醫藥科學創新、轉化醫學及臨床、生物醫藥法規領域、跨國葯企運營管理、資本運作領域均具有15年以上海內外成功經驗。目前除中國大陸之外,睿健醫藥團隊已經覆蓋了歐洲、美洲、亞太等區域。

公司國際化布局也已經開啟,位於丹麥的創新中心、新加坡運營辦公室、美國商務辦公室已於2022年投入使用,並與丹納赫集團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推進全球創新的基於AI平台化學誘導細胞療法研發及臨床應用。另外,此次獲得IND批准的NouvNeu001,也已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地進行了IND申報工作。

為迎接全球的臨床試驗工作,睿健醫藥建設了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基地,實現了藥物生產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公司已建成符合cGMP要求的B+A級生產廠房,1萬平米以上的工業化生產和研發基地,滿足覆蓋全球市場的同種異體細胞藥物產能,同時具備覆蓋中美澳多地的物流投送能力。

融媒體記者:周平

編輯:吳健 呂艷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