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輝瑞稱正與中國夥伴合作”的消息引發市場熱議。有報道稱,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上表示,正與中國的合作夥伴攜手,預備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在中國提供新冠口服藥paxlovid。同時albert bourla否認了有些中國公司生產及銷售paxlovid仿製葯的消息。在輝瑞paxlovid無緣醫保後,相比降價幅度爭論,供應是業界更關注的焦點。若實現本土化生產,paxlovid的“一葯難求”能緩解嗎?
本土化生產
paxlovid本土化生產提速。albert bourla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上表示,正與中國的合作夥伴攜手,預備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在中國提供新冠口服藥paxlovid。
輝瑞中國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albert所提到的就是早些時候與華海葯業簽訂的本地化生產協議,並不是新發生的事情。目前我們雙方正在積極推進”。該負責人說道。
2022年8月,華海葯業與輝瑞簽訂了《生產與供應主協議》,華海葯業將在協議期內(5年)為輝瑞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paxlovid提供製劑委託生產服務。具體的合作內容為,輝瑞提供奈瑪特韋原料葯與利托那韋製劑,華海葯業負責奈瑪特韋製劑生產,並完成組合包裝。
據上述合作內容,華海葯業生產的為paxlovid原研葯,而非仿製葯。“目前我們公司正配合輝瑞加速推進paxlovid本地化生產項目的各項工作,以保障paxlovid在中國市場的充足供應,持續滿足中國患者的新冠治療需求”。華海葯業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輝瑞方面同時對paxlovid未進醫保的原因作出了解釋。輝瑞稱,輝瑞與中國就paxlovid在華定價的談判已經中斷,原因是中國政府要求的價格低於paxlovid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售價。
雖然paxlovid未能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輝瑞方面稱,仍將一如既往地配合政府和其他相關合作方,確保paxlovid在中國市場的充足供應。對方給出的時間表是,未來3-4個月內通過中國本地合作夥伴實現新冠口服藥paxlovid本地化生產。
強仿消息不實
在“一葯難求”的背景下,各路黃牛層出不窮,葯價炒到上萬元,市場上的印度仿製葯更是真假難辨。隨後,市場傳出國家葯監局作為牽頭部門正與輝瑞就paxlovid的仿製葯合作進行談判的消息。
輝瑞方面對此予以否認,輝瑞稱,報道稱中國方面正在與輝瑞就允許當地製藥商生產仿製葯並進行銷售一事進行溝通的消息是不準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了可以頒發強制許可的幾種情形,具體包括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為了公共健康目的,對專利藥品的製造和出口頒發強制許可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paxlovid強仿的可能性不大。“我們國家沒有動用強制許可制度的先例。少數幾個葯企曾申請過,也沒有成功,比如當年甲型h1n1流感猖獗的時候,白雲山製藥總廠研發的達菲仿製葯‘福泰’因沒有獲得羅氏製藥的許可,於2009年試圖向國家葯監局申請啟動強制許可程序,最終也沒有通過。”
鄧勇進一步表示,這背後是我國藥品政策強調守正創新、保護企業創新積極性的考慮:雖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但由於強制許可制度實質架空了專利制度,因此在有替代手段(葯企捐贈、醫保支付、社會援助)的情況下,不會考慮採用強制許可。如果貿然地採取強制許可,開了先河,那麼葯企面對動輒百億、耗時極長的新葯研發就會望而卻步,馬上就沒有國內企業願意開發新葯了。這樣久了以後,就會導致行業里全是仿製葯企業,這些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壁壘,整個市場就會充斥着惡性競爭。
比起降價幅度,paxlovid的供應是業界更為關注的話題。不同於需要長期服用的慢性病藥物,paxlovid作為新冠治療藥物,有其特殊性。部分患者的需求是,哪怕自費,只要能買到也行。
業內人士撰文指出,“希望paxlovid進醫保,不僅是或者說不是想着這個葯能降價,而是希望進了醫保之後,這個葯的供應能夠得到保障,感染了之後符合條件——重症風險高的人能及時用上”。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