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2022年12月09日22:58:12 科學 1318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青春才幾年?疫情佔三年!


如今戴口罩、核酸檢測、出示健康碼已經成為了常態。雖然近日對疫情防控又有了新的動向,但我們仍然不知道何時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


19年前,我們也經歷過一次非典,好在最後我們戰勝了病毒。


花冠病毒》這本書就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勝利。由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在201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01.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本書的副標題叫做,‘20NN年,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只聽名字是不是就像神預言?但這是十年前的小說。


20NN年,中國的某個城市燕市(虛構)由病毒導致疫情大爆發,科學家在顯微鏡下看到該病毒呈花冠狀,故將其命名為“花冠病毒”。


它的外形看起來很“美麗”,但是其威力卻非常大,感染者將內臟潰爛而亡,很殘酷。


疫情爆發之後,燕市這個熱鬧的城市變得無比安靜,街道上幾乎無行人,店鋪也幾乎全關了,因為要求大家閉門不出。城市幾乎呈封閉狀態,只進不出。


這種情形不就是我們疫情爆發的時候嗎?喧囂的城市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冷清。


不過,和書中不同的,感染上花冠病毒必死無疑,而新冠病毒的癥狀並沒有它那麼嚴重。


作者還在書的前言寫道,“本書純屬虛構,祈願書中情形永不再現”。很可惜,我們正在經歷這樣的情形,甚至還沒取得完全的勝利。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02. 比病毒更兇猛的,是信念的崩塌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場病毒很快就能攻克,可是,隨着日子的一天天過去,人類大獲全勝的日子卻遙遙無期。


很多人變得抑鬱,燕市的自殺率創歷史新高。


一些人本就患有抑鬱症,結果疫情封控在家買不到葯,抑鬱癥狀更加嚴重,想要一了百了。


還有一些人是信念的崩塌,科學家一直研製不出來防控病毒的特效藥,再加上電視上報道的對被感染的人數持續增加。


一時間變得人心惶惶,大家覺得與其倒在病毒的手裡,倒不如自行了斷,還落個體面,不用受苦。


結果,還沒等來戰勝病毒,有些人就輸給了自己,從而結束了生命。


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封控在家,沒收入來源,但是房貸車貸卻一分不少,這種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


人們知道這是一場持久戰,可是卻不知何時休戰?連結束都不知道又怎麼做心理準備呢?


就因為如此,隨着時間的遷移,人的心也會開始倦怠,而這種倦怠比病毒更能要命。


但是,我們依然要相信:活着,就有希望如果自己內心都沒有了可以支撐的信念,那又怎麼能戰勝病毒呢?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03. 病毒除了被完全消滅,還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


現在,一些省市對於七天不做核酸不再賦黃碼,對於某些公眾場所的出入也不再要求出示健康碼。


並且有專家指出,疫情防控的這三年,我們在適應病毒帶來的影響的同時,病毒也在適應着我們,它現在能與人類和平共處了。


或許在我們的認知里,疫情的結束意味着病毒完全被消滅。但其實,病毒能與人類共處,對人類的傷害降低,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勝利。


書中認為病毒將會一直存在,人類完全消滅病毒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它的生命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頑強,即便是消滅了一種,以後還會出現新的病毒。


而且它們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人類還要早。地球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它們的。


花冠病毒的爆發,源自於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在冰川里被封鎖了幾十萬年的病毒得以重見天日。


“人類要麼被病毒所消滅,就像病毒滅絕了恐龍;要麼和病毒相對和平共處,就像人類沒有被感冒和腦炎病毒所消滅。”


小說中的結局皆大歡喜,科學家研製出了特效藥,人類“戰勝”了病毒。


其實也並沒有將病毒徹底消滅,只是藉助特效藥人類的抵抗力能戰勝病毒罷了。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也一定會迎來這樣一個完美的結局!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End-

十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畢淑敏: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作者:南小希,專註於個人精進,記錄98年女孩的成長日誌。用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您一起成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在鳥兒的世界裡,春天似乎更長一些 - 天天要聞

在鳥兒的世界裡,春天似乎更長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這或許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識。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立春時節,天氣還異常寒冷,可以說絲毫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判定入春,在氣溫上倒是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依據《氣候季節劃分》,北京的入春時間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時,北京城內已是春暖花開,公園裡的山桃、櫻花、玉蘭等爭相開放,其他的植...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 天天要聞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重讀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心中的一個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輩科學家靠什麼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文中記載,黃旭華有一個觀點近乎口頭禪:“在現代,尖端通常不過是常規的組合……綜合就是創造。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 天天要聞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潮新聞客戶端 執筆 謝丹穎 張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過前些年大熱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應該對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萬年之久。如今,它們“復活”了?恐狼曾在熱門美劇《權力的遊戲》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侶而聞名,但它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着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器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