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2022年07月07日09:24:02 科學 1322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吳劍旗院士(右一)在中國電科38所微波暗室指導科研人員進行裝備測試工作。

  雷達被譽為“千里眼”,能夠遠距離發現和定位飛機。“隱身飛機出現以後,雷達不能及時探測,‘千里眼’就變成了瞎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電科38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吳劍旗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千里眼’復明!讓隱身飛機顯形! ”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隱身飛機首次大規模投入實戰,在對手無法發現的情況下,摧毀並癱瘓其防禦體系和指揮體系,後續常規力量再肆意轟炸。隱身飛機在戰爭中的表現,讓從事雷達研究的科技人員感受到巨大挑戰。

  此時的吳劍旗,進入中國電科38所才一年時間。作為一名年輕的雷達人,他積極申報課題,決心攻克反隱身技術、保衛國家安全,在1992年成功獲得重點預先研究課題計劃的支持。

  讓隱身飛機顯形,首先要了解它的設計原理。吳劍旗通過研究發現,隱身飛機是通過改變外形來大幅度減小雷達回波的。但是,當電磁波的波長與飛機的尺寸接近時,飛機改變外形對雷達回波的影響就變得非常小,甚至幾乎不起作用。

  什麼電磁波與飛機尺度比較接近呢?答案是米波!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波長接近米級或在米級附近的電磁波。 “隱身飛機的回波在米波段增大,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比較強的回波信號,從而發現隱身飛機。 ”吳劍旗找到了從米波雷達突破反隱身技術的方向。

  當吳劍旗開始米波雷達研究時,大家並不看好,因為米波雷達探測盲區大、測距精度差、分辨率低,一度成為落後的代名詞。吳劍旗說:“我們要讓米波雷達發揮優點、克服缺點,這些在當時都是世界性難題。 ”

  20年潛心研究,20年大膽實踐。吳劍旗帶領團隊不懈奮鬥,逐漸探索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理論,建立了基礎數據模型和相應的獨有設計方法,反隱身米波雷達終於在2011年變成了裝備。

  進入雷達領域32年,吳劍旗如今已成為一名妥妥的雷達 “達人”。他參與研製的DBF體制三坐標雷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標誌着中國雷達首次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主導研製的稀布陣綜合脈衝孔徑雷達試驗系統、機動式米波三坐標雷達,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我國反隱身雷達裝備空白,主要指標世界領先。

  “現在,反隱身米波雷達已經形成了批量裝備,在我國周邊重要方向都形成了探測覆蓋,經過演練,其實際探測性能和我們的設計指標是相吻合的。 ”吳劍旗自豪地說。

  在祖國廣袤的陸地和海洋上,當我們抬頭仰望,反隱身雷達作為大國利器,正在守衛着每一寸天空。(記者 徐國康 張理想 許昊 攝影報道)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吳劍旗

  ·院士名片·

  吳劍旗,1966年生於四川宜賓,雷達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電科38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專註米波反隱身雷達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研製工作,主持研製成功我國首型米波三坐標(3D)雷達、世界首部米波稀布陣4D雷達和米波搜索制導雷達等反隱身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三)、二等獎3項(均排名第一),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出版專著多部。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吳劍旗院士在中國電科38所微波技術研發中心了解自主可控微波芯片研發情況。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吳劍旗院士在中國電科38所微波集成中心專心致志處理微波組件封裝問題。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吳劍旗院士(右)在中國電科38所微波中心和科研人員商酌先進封裝技術。

「走近院士」吳劍旗:讓隱身飛機顯形 - 天天要聞

矢志創新,吳劍旗堅守在中國電科38所科研工作第一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