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2022年07月07日07:08:02 科學 1543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7月7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為小熱,雖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伴隨着持續來襲的高溫天氣,將迎來愈加頻繁的雷電、降雨天氣,盛夏已然啟幕,酷暑近在眼前。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小暑過後,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我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小暑這個時節雖然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但對於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於成長。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MER小暑 ·天氣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則是“高溫、乾燥”。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小暑節氣後,大地少有涼風,而且吹的風還會帶着熱浪。中國南方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着大風、暴雨。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而我國北方地區,此時尚未進入雨季,天氣乾燥。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MER小暑 ·三候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天空如燒熾,大地上不易尋得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二候蟋蟀居壁

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古夏曆小暑節氣,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MER小暑 ·習俗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鬥蟋蟀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蟋蟀古稱“促織”,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後,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

曬伏

小暑適逢“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由於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的緣故,故稱天貺節。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把長期放置在屋內的衣服、書畫等,晾曬在陽光下,使其去潮去濕,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食新”

在古代,民間講究小暑“食新”迎豐收,即小暑過後家家戶戶吃新米、新面、嘗新酒。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南方地區農民會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後,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以此來感謝自然饋贈,慶祝穀物豐收。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北方地區有頭伏吃餃子的傳統,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且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有“元寶藏福”的意思,吃餃子象徵著福氣滿滿。

此外,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而“黃鱔、蓮藕、綠豆芽”則有小暑“三寶”之稱,都是清涼消暑之食。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MER小暑 ·養生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第一關:養陽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教授周端表示,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簡而言之,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對策: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不宜太低。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小暑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專家介紹:“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這就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緣由。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尤其是夏季,炎熱的天氣容易讓人心煩意亂,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此外,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需引起重視。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也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

對策: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第三關:濕熱關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覆發作。而對於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對策:飲食要清淡,便於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濕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濕度,多開窗通風。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一些相應的調整,適當地減緩生活節奏,平靜地、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有利於減少焦慮的情緒。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專家表示,夏季起居作息要有規律,一般是晚上10點至11點就寢,早上5點半至6點半起床,一旦養成了定時就寢的習慣,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上床不久即可入睡,並很快轉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鍛煉、用腦、休閑的時間均應明確。這種“定時”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時節尤其重要。如果休息不好,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對策: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第五關:飲食關

中醫防病治病的寶書《黃帝內經》中關於飲食有這樣精闢的論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說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中醫學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人體後天的生長,發育,健康與否,皆受脾胃影響和支配。因此,夏季,尤其是進入小暑後,更不應多食、過食、大食、嗜食、暴食,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對策:適宜夏季食用的蔬菜比如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第六關:健身關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日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但要注意不應在陽光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天運動出汗量更大,對排毒有好處,但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 天天要聞

對策:提倡飯後一小時進行運動,且運動不宜太激烈,不要流過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就很適合夏季進行。同時,夏季一定要多飲水,及時補充水分,排除毒素,減輕心臟負擔。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着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