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2022年07月05日15:28:35 科學 1225

去年四月,一張照片在印度的社交網絡上瘋傳。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在印度北部一個小鎮的東北部,30年來,人們第一次在城裡看到了傳說中的喜馬拉雅山。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過去,它被厚厚的空氣污染物所阻擋。直到2020年,在印度風城僅停留了12天,這座山才漸漸顯露出來。這就是我今天要告訴你的奇蹟。在人類活動大減的2020年,不僅是印度,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洛杉磯的空氣質量達到了 40 年來最好的水平,我們上方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含量減少了一半。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在非洲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海水的貧瘠已經從貧瘠躍升到極好。不僅如此,這些動物還開始繁衍生息,這是幾十年來所未見的。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曾經擠滿了曬日光浴的游泳者的佛羅里達海灘現在又回來了,雌性海龜生平第一次產卵。全球海龜種群數量近年來急劇下降,但到了 2020 年,海龜的築巢成功率卻是從 40% 提高到了 61%。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每增加一個巢穴,就意味着可以出生近百隻幼體。破殼後,它們本能地爬向浩瀚的海洋,然後被海浪吞沒,讓人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意義,拋開舒適,克服恐懼,即使軟弱也要面對海浪,然後你可以得到大海,你可以擁有自由。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如你去過日本奈良,你一定見過這群梅花鹿。梅花鹿在奈良生活了 1300 年。雖然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原大部分都被人類房屋佔據,但一向懼怕生命的動物卻聚集在奈良的寺廟裡,就像每年有1300萬遊客前來求食一樣。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如果你從當地小販那裡購買米糠餅乾,這些敏感的動物會在人群中瞄準你,包圍你,啃咬你的臀部、大腿和腰部,要求你快點把米糠餅乾拿出來。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然而,封鎖之後,這裡就沒有更多的遊客了,一夜之間,他們的外賣就消失了。很多人都擔心梅花鹿會餓死,但就在這時,一些年長的梅花鹿帶着一行人離開了寺廟,踏上了前往繁華街區的道路。走了兩公里後,他們停在了一個普通的小荒地上。在這裡吃草。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這裡曾經是老梅花鹿的覓食地,令人驚嘆。老傢伙還記得,沒有米糠餅乾,梅花鹿又恢復了原來的飲食,綠草、樹葉、藥草,讓它們更健康,避免誤食塑料垃圾而死。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許多動物似乎感謝人類的餵養和照顧,但在許多情況下,沒有我們它們會過得更好。人類喜歡同志,喜歡控制和改造。人類總想讓自己的聲音在天上響起,而大地的靜謐卻告訴我們,四時無言而行,萬物無言而生。

地球改變的歲月——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