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在太空任務中遭受“重大”骨質流失-引發對火星之旅的擔憂

2022年07月03日13:37:02 科學 1349

研究發現,執行為期 6 個月的任務的宇航員經歷的骨質流失相當於地球上 20 年的時間——太空旅行也給心血管系統帶來壓力,並增加了輻射暴露。

宇航員在太空任務中遭受“重大”骨質流失-引發對火星之旅的擔憂 - 天天要聞

一項由學術主導的宇航員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對人體骨骼的破壞性影響。

研究表明,宇航員在六個月的太空飛行中遭受了“嚴重”的骨質流失——相當於地球上大約二十年的時間。

回國一年後,只有大約一半的骨質流失得以恢復——這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火星和月球任務的擔憂。

更長的太空任務導致骨質流失增加和恢復的可能性降低。

骨質流失是由於太空中缺乏重力而發生的,而地球上的負重骨骼通常是失重的。

這項研究是針對過去七年搭乘國際空間站(ISS)的 17 名宇航員(平均年齡為 47 歲的 14 名男性和 3 名女性)進行的。

機組人員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回到地球後,他們與卡爾加里大學教授 Leigh Gabel 領導的研究小組合作了一年。

九名機組人員在執行太空任務四到七個月後經歷了永久性骨礦物質密度損失。

“宇航員在六個月的太空飛行中經歷了顯着的骨質流失——我們預計在地球上二十多年的老年人身上會看到這種流失,而他們在回到地球一年後只恢復了大約一半的流失,”加貝爾教授談到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

宇航員在太空任務中遭受“重大”骨質流失-引發對火星之旅的擔憂 - 天天要聞

該研究引起了人們對未來火星之旅的擔憂。

“我們知道宇航員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中會失去骨骼。

“這項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我們在宇航員太空旅行後跟蹤了他們一年,以了解骨骼是否以及如何恢復。”

加貝爾教授警告說,太空機構必須改進運動和營養等對策,以防止骨質流失。

研究發現,包括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阻力訓練在內的飛行中的鍛煉對防止骨骼和肌肉損失至關重要。

與地球上通常的鍛煉程序相比,完成更多硬拉重量的宇航員更有可能在執行任務後恢復骨骼。

宇航員小腿骨、脛骨的密度平均降低了 2.1%,骨骼強度降低了 1.3%。

宇航員在太空任務中遭受“重大”骨質流失-引發對火星之旅的擔憂 - 天天要聞

宇航員返回

一名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在太空中度過了創紀錄的 355 天后返回地球。

“在太空飛行期間,精細的骨骼結構變薄,最終一些骨棒相互斷開,”加貝爾教授說。

“一旦宇航員返回地球,剩餘的骨骼連接會變厚並加強,但在太空中斷開的連接無法重建,因此宇航員的整體骨骼結構會發生永久性變化。”

研究還發現心血管系統也受到太空旅行的影響。

加貝爾教授說:“如果沒有重力將血液拉向我們的腳,宇航員會經歷一種流體轉移,導致更多的血液聚集在上半身。” “這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和視力。”

輻射也是一個問題,宇航員離地球越遠,他們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就越多,患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加貝爾教授補充說:“我們仍然不知道微重力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特別是在超過六個月的太空任務以及長期健康後果方面。

“我們真的希望骨質流失最終會在更長時間的任務中趨於平穩,人們會停止骨質流失,但我們不知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