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2022年07月02日23:27:09 科學 1044

據日本廣播協會7月1日報道,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宣布,他們中的一個研究小組拍到了一隻“深海魚”,它十分巨大,軀體肥壯,就像日本動漫里刻畫的噁心生物一樣。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緊接着日本翻看了一下“未知海洋新物種”的歷史記載,與這條一模一樣的魚,去年在日本的靜岡縣外的駿河灣也發現過,便知道它的名號——橫綱沙丁魚。

所以,這還算得上新物種嗎?

算,絕對算!

因為今年發現的這條魚,比去年發現的同物種個體大了兩倍!長度足足有2.53米,如果這個新物種成長期仍在繼續的話,誰也不知道它們還能長到多大!而且至今發現不到10條。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是海底物種被迫游高?還是日本核輻射造成的魚種變異?

這是去年在日本東南海岸外的熊野海發現的一種海鱗蟲,它們的體型只有其配偶的四分之一,外行聽上去沒什麼,但在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學家眼裡,這種經過幾個世紀都沒變過的海蟲,突然之間進化出了縮小版,這就有點貓膩呢,但具體原因,人類還不得而知,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生態學行為學特徵的基礎之上,海鱗蟲的‘侏儒化’可能與它們和雌性共同生活在貝殼內的生活方式有關,但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一切推理都還在未知答案下的常規邏輯推理,但這種推理很顯然完全不能正面回答,為什麼海洋生物突然縮小4倍,如此巨大的變化,應該持續幾十年、幾百年才能符合自然生物進化的規律。

基因變異

核輻射對於生物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會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還會引起物種的基因變異,所以說核輻射對生物的影響都是毀滅性的。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相信大家對於8年前日本發生的核泄漏事件都還有印象,當時日本由於地震導致核電站發生了泄漏,也因此導致周圍的許多生物發生了變異,雖然說核泄漏事件至今已過去很久了,但是核泄漏所帶來的影響卻並沒有結束。

這種皮皮蝦變身成戰鬥蝦的例子已經不新鮮了。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據國際組織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域的監測顯示:核電站周邊海域中,放射性物質明顯高於其他水域,受核輻射影響,植物和動物都會產生變異。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包括平日里人們常吃的蔬菜水果等,都開始變得畸形而詭異!變大的包菜,長牙的西紅柿,變小的向日葵。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還有雙臉貓與奇大無比的老鼠之類的,由於真實畫面有點恐怖,就不一一展示了。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對於生物變異,大多數是有害的,不適於生存的。比如變態的海洋生物,它們適應能力可能比較差,生存成問題,也不要指望就能成為一個新物種。

基因突變是什麼?

基因組DNA分子發生的突然的、可遺傳的變異現象(gene mutation)。從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生鹼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基因雖然十分穩定,能在細胞分裂時精確地複製自己,但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突變基因。於是後代的表現中也就突然地出現祖先從未有的新性狀。

其實核輻射在動物基因突變問題上不是第一次被提起了,當年也存在“切爾諾貝利巨鼠”的傳聞。

1993年春,一支美俄聯合科考隊進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廢墟,遭遇受輻射變異的巨鼠襲擊,多人喪命。這群巨鼠約有50隻,每隻體長40厘米左右,20多公斤重。它們見到人會主動攻擊,咬合力驚人,一嘴下去,連車胎都能咬爆,最可怕的是能夠協同作戰。最後,當局派出一個連的軍隊,攜帶輕重武器,才徹底消滅了這群巨鼠。

這是1998年刊登在《今日科苑》上的一篇報道。因為這本刊物由中國科協主管,有一定權威性,這篇文章後來被廣泛轉載,人們也就把這種巨鼠叫做“切爾諾貝利巨鼠”。

不論是核輻射也好,還是自然破壞所導致的地球生物集中變異也罷,其實,人類也無時不刻都處於輻射下,動物和植物在不斷變異的同時,科學家們之所以對這個話題很緊張,最擔心還是“生物變異”的問題終究落在人類頭上。

這種“擔心”的邏輯性很容易解釋的通,目前發現的變異物種無一顯示是“智慧覺醒”,而大多數都是“畸形”與“恐怖的殘缺”。

如果是狗狗進化出了人類的智商,那就不是能夠讓人類擔心的事情了。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最讓人類擔心的就是,人類起源於DNA,也會受限於DNA,如果雙頭人的案例會多發的話,那就不僅僅只是保護環境那麼簡單了。

1990年3月16日夜晚,美國明尼蘇達州西部皮埃爾小鎮的女教師帕提,在醫院生下了女嬰,但沒想到的卻是“雙頭連體”雙胞胎——她們共有兩個頭顱、兩個大腦和兩根在骨盆處融合的脊柱,但卻只有一個身體。因此,這兩個姐妹要共用兩隻胳膊、兩條腿和一個肝臟、一條大腸、一條小腸、一個膀胱、一個子宮和一個陰道。不過,在這個身體內卻有兩顆心臟、四葉肺、三個腎臟和兩個胃。

日本又拍到“新物種”,2米的怪魚,是核輻射還是海底物種入侵? - 天天要聞

人類的DNA是具備傳承屬性的,如果地球這場“生物變異”的災難落到人類頭上,我們雖然不會嘲笑天生的殘障人士,但如果這演變成人類的常態,那問題就已經無法挽回了。

人類的科技還遠遠沒到能夠觸碰DNA的程度,NDA是生命的密碼。

如果這種密碼還未被人類揭開,就遭受損傷的話,人類也將沒有能力修復它,所以,科學家看待“變異”這種事情分兩個角度,輕描淡寫的說就是畸形,從文明角度來說那就是毀滅。

所以,不論是核輻射,還是自然平衡遭到破壞,人類需要這方面的科學家,以時刻提醒人類的安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 天天要聞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在美妝行業沉迷“概念營銷”的當下,植物醫生以一項硬核專利撕開競爭裂口,自2014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攜手共建“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十年砥礪前行,結下累累碩果,其核心成分石斛寡糖的發現,為肌膚抗衰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動物園的狼倒斃水塘邊無人過問?相關方回應:已剖檢屬打架溺水,將製作標本 - 天天要聞

動物園的狼倒斃水塘邊無人過問?相關方回應:已剖檢屬打架溺水,將製作標本

6月28日,有網友反映山西省太原動物園有一頭狼死亡在水塘邊無人處理。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動物園和園林局證實,已經過剖檢確定這頭狼是因為打架溺水死亡,園方會做成標本處理。>>>網友發視頻遊客詢問動物園的狼為啥倒斃水塘邊6月28日,網友發布時長21秒的現場視頻顯示,在動物園一處水塘邊,一頭狼疑似口部有血跡,屍體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