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與繁殖有何關聯你知道嗎?

2022年07月02日14:23:08 科學 1932

長生不老不是夢?紐約大學揭秘蟻后長壽機制,或適用於人

壽命與繁衍是生物最基本的兩個屬性。有趣的是,對於大多數生物來說,繁衍的代價正是壽命的縮短。

繁衍頻繁的物種往往壽命較短,而長壽的物種繁殖力一般較弱。自然界中的例子有很多,如銀杏樹的壽命可達千年,每20多年才開花結果一次,並且產量很低。而蘋果樹的壽命只有30-40年,每年都會開花結果。

壽命與繁殖有何關聯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圖片:銀杏樹)

然而,總有些生物是自然界中的特例。同一隻蜂巢中的蜜蜂擁有幾乎完全相同的基因組,其中蜂王承擔起了蜂群中的生育責任,它的壽命卻比不生育只採蜜的“打工人”工蜂要長得多。同樣,蟻穴中只有一隻蟻后,卻有成千上萬隻工蟻蟻后承擔起了生育的責任,它的壽命比工蟻要長得多。

但也有一種特殊的螞蟻叫作跳鐮猛,當巢中的蟻后缺失時,跳鐮猛便可以進行角色和身份的轉換,從工蟻“搖身一變”成為具有生殖功能的蟻后,這種現象被形象地比喻為工蟻打開了“玩家門”打開“玩家門”工蟻就能“解鎖”超長壽命。

然而,當它們被放到有蟻后的環境中時,這些已經打開了“玩家門”的螞蟻又會恢復回工蟻狀態,壽命也會相應地縮短為工蟻正常水平

這種神奇的現象引起了來自紐約大學的Danny Reinburg、Hua Yan科學家團隊的興趣,他們認為該現象背後可能隱藏着繁殖與長壽之間關係的機理。

壽命與繁殖有何關聯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圖片:蟻后)

壽命與繁殖有何關聯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圖片:工蟻)

經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打開了“玩家門”的螞蟻中,胰島素的分泌水平顯著提高了,導致了卵細胞的合成,進而促進了脂質和卵黃原的合成。

負反饋調節機制廣泛存在於生物體中,是一種抑制性調節機制,保護生物體不因含量劇烈變動的某種物質而受到致命傷害。

因此,為了應對提高的胰島素水平,在打開了“玩家門”的螞蟻體內,胰島素受體的表達減少了,其發育中的卵巢也分泌了抗胰島素,導致脂肪體中的AKT/FOXO分支通路下調了,從而顯著延長了螞蟻的壽命。這種機制揭示了為何胰島素水平會有顯著的調節壽命的作用。

近年來胰島素水平與壽命的關係激發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不只是動物研究胰島素水平與人類壽命的關係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有研究發現,長壽者的葡萄糖代謝能力往往較強,胰島素敏感性更強。這些積極的研究成果都在揭示着胰島素對壽命的影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胰島素與長生不老的關係將被闡幽明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名單來了!成都15個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名單來了!成都15個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一大批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和標誌性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023年度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人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2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39項在國家公布的獲獎名單中由在蓉科研團隊、科學家牽...
浙江30項成果獲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布 - 天天要聞

浙江30項成果獲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布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浙江共有30項科技成果獲獎。  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5項,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25項。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月球背面,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即將回到地球。這是我國月球科研的一大突破,快來看看這次探索的成果。在北京時間6月2日早晨,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穩穩着陸,它攜帶着月球的秘密禮物准
譜寫新篇章 勇當先行者③丨蘇州吳江:千億新材料產業積厚成勢 - 天天要聞

譜寫新篇章 勇當先行者③丨蘇州吳江:千億新材料產業積厚成勢

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一期投產國內單體最大的異質結光伏項目啟動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落戶吳江……近幾年吳江新材料領域傳來的好消息接連不斷太浦河北,三白盪旁是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該基地是江蘇省重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李德仁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蘇泰縣溱潼鎮(現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11歲時,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學。他辦公室的書櫃里,至今保存着一張當年的成績單,除了體育,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今天上午揭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分別授予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
世界周刊丨最長熱浪 - 天天要聞

世界周刊丨最長熱浪

6月21日,我們中國人迎來24節氣中的夏至。在北半球更多地方,盛夏酷暑的感覺則早已到來。從南亞次大陸到阿拉伯半島,從美國西部到墨西哥灣,“超級熱”已經成為人們的共同感受。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國家環境信息中心預測,2024年有50%的幾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躋身史上5個最熱年份的幾率則高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