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2022年07月01日23:38:37 科學 1873

月球高懸夜空,在牛頓的眼裡它陪伴地球四十多億年,其實跟蘋果瓜熟蒂落是一個道理,造成這樣結果的便是同一種性質的力-萬有引力。月球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自然天體,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自古人類就有奔月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在上個世紀美蘇太空爭霸的時候實現了,先不說最初他們展開太空競爭的目的有多畸形,美蘇兩方只想壓對方一頭,就因為這個原因兩個國家都曾提出過向月球上發射核彈的計劃,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釋放一個大煙花,彰顯自己的國力、軍事等因素。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幸好到最後炸月球的計劃沒有實施,如果真的把月球給炸毀了,地球生物怕是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看似普通的月球,但是它的存在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


月球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在人類太空探索初期,月球就是主要的探測目標,例如美國和蘇聯都費盡心機想要實現載人登月,但結果我們都知道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而蘇聯最後用盡一切辦法都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在這一次較量中蘇聯算是甘拜下風了。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正式執行載人登月任務,阿姆斯特朗率先跳下登月艙,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足跡,這是人類這個物種首次踏足地球之外的天體,此後的阿波羅12號阿波羅17號,除了中間出現故障的阿波羅13號失敗之外,到1972年任務全部完成。


阿波羅載人登月整個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準備時間都可以說是浩大的,但是真正的載人登月集中在1969年-1972年這幾年。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隨着時間的流逝,距離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美國雖然有新的計劃“重返月球進行技術驗證,繼而載人登陸火星”,但是目前來看進展緩慢,並且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技術難關。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或許會感到一絲的詫異,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都能進行載人登月,短短几年時光進行了6次成功的載人登月,把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但是時隔半個多世紀美國沒有實現重返月球的計劃,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麼?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圖片中是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奧爾德林走下登月艙的場景,提前一步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拍攝到了這一畫面。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麼,不禁讓人懷疑 ,時隔半個世紀美國不再登月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僅僅不敢再次登月?


月球對於人類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陪伴地球四十多億年,我們只要抬頭仰望夜空就能看到它的存在,而陌生之處就在於它不是地球。


當宇航員登上月球之後,最先注意到的或許就是自己的“家園”,地球在月球的夜空中看起來要更加的巨大和明亮,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着地球,這也就意味着在月球上我們可以長時間的遙望地球,它彷彿就掛在那裡一動不動。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當宇航員登上月球,回望地球的那一刻是最可怕的,因為那會讓宇航員產生深深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


在很多陰謀論的文章中都提到過這一點,阿波羅11號在執行任務期間,有兩分鐘的失聯狀態,而在這個失聯狀態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可能目擊了不明飛行物,在視線邊緣肉眼可見的位置出現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着地球,在月球的背面是人類陌生的世界,上個世紀蘇聯的月球三號拍攝下了月球背面的場景,那是人類首次看到了月球背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月球背面是外星文明的基地,地球上出現的所有UFO事件,它們都來自於月球背面,但自從人類的了解越來越多,發現月球背面只不過是接受天體的撞擊較頻繁,因此撞擊坑較為密集,其它和月球正面沒有太大的差別。


美國上個世紀實現了6次載人登月之後,之所以時隔半個多世紀不再登月,其實道理並沒有那麼複雜,再美味的佳肴讓我們頓頓去吃,總有吃膩的那一天。而載人登月就是如此,消耗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必要的原因,自然不會進行載人登月。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其次,載人登月是冷戰時期畸形競爭的產物,在安全係數要求上並沒有現在那麼高,有人把上個世紀美國的六次載人登月稱之為“稀里糊塗地去,再稀里糊地回來”,共帶回380多公斤的樣本,其餘的收穫甚微,那個時候美國更在意鮮花和掌聲。


還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土星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的退役,讓載人登月變得可望而不可及,美國之所以時隔半個多世紀不再進行載人登月,道理很簡單或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跟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什麼並無絕對的關係。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