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淡化的現今,流量往哪裡跑?

2022年07月01日17:40:35 科學 1585


疫情淡化的現今,流量往哪裡跑? - 天天要聞

即便是全球疫情爆發,死去很多抵抗力很弱的人,也擋不住一些人仍然活得很滋潤。

這些富豪權貴們天天叨叨詩和遠方是很正常的,甚至幻想天馬行空。

生活得太好了,就渴望長命百歲,甚至希望萬歲萬萬歲。撥些款搞搞永動機不是很正常的嗎?

求神拜佛在暗地裡做沒問題,明面上得搞生物醫藥。哪天搞出一種神葯,花幾千萬打一針,讓自己活到150歲完全是有可能的。

只要活得久,只要科技進步快,就有機會移民到火星上了。星辰大海的願望不就實現了嗎?

總擋不住有人這樣想和這樣做。但是更多的人,面對新冠病毒,是手足無措的。

該死的死去,該隔離的隔離,該失業的失業,該沒菜吃的,何不食肉糜!

這個時候,詩和遠方就該歇歇了。星辰大海?開什麼玩笑,連自家門都出不去!

現實像我這樣的人窮了,沒錢了。我該怎麼搞錢,養家糊口呢?至於你說的腦機接口元宇宙,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嗎?而我這樣的人是大多數。

畢竟靠元宇宙發財的,就金字塔尖的一小撮人而已。大多數人都在底層苟延殘喘呢。

疫情前,大家沒有生存危機,關注點都在怎樣活得更好。關注點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很有科幻既視感。

疫情來了之後,大家的生存受到威脅。以前那些魔幻感十足的科技,居然治不服新冠病毒。那誰還搭理它!

接着媒體自然而然就被疫情佔據了。然而疫情總有過去的那一天,一切都在輪迴循環。

生死仍然是人類永恆的命題。有關生死的技術和疫情是沒有衝突的,流量一直都在。

之所以沒有流量,是因為那些技術還不能治病救人,或者說實用性還不大,只好暫時靠邊站了。

在疫情逐漸弱化的現如今,就是此消彼長的時候了。當新冠病毒再也毒不死幾個人後,很多國家就不再特意報道了。誰能代表國家呢?當然是權貴和富豪。

於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明星們各顯神通,引領風騷三五天。不然對不起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至於科技,研究者正在某個領域內,默默積蓄力量,以便將來一鳴驚人,改變這個世界和人們的生活。他們是時代的真正變革者,但不是流量明星。

而像我這樣的芸芸眾生,生活本身就是一地雞毛。在吃飽飯之餘,卻幻想雞毛飛上天,博取些微可憐的流量,填補空虛的精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