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Tech+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悟空”號有多努力?

2022年07月01日00:25:35 科學 1040

泰戈爾在詩里寫:以繁星為火花,卻又無法看見的黑暗之火焰,到底是什麼?

如果讓物理學家來回答,答案很可能是:暗物質。所謂暗物質,就是看不見,卻被理論測算出大量存在於宇宙中的物質。

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如何才能探測到它?6月30日,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 聯合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從極小量子粒子到極大膨脹宇宙”量子-宇宙物理系列前沿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國家天文台台長常進給出了回答。

天目Tech+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悟空”號有多努力? - 天天要聞

論壇活動現場 資料圖

為何要研究這個彌散在宇宙中的“幽靈”——暗物質?

通過天文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發光物質只佔極少部分,而暗物質約佔所有物質的25%。常進表示,暗物質如同一朵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的烏雲,目前沒有一種標準模型能解釋其性質,“對他們的研究很可能會帶來科學上新的突破,甚至導致物理學的革命。”

天目Tech+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悟空”號有多努力? - 天天要聞

直播資料圖

那麼,科學家如何才能探測到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物質?

常進介紹,探測暗物質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上,通過高能粒子碰撞模擬宇宙大爆炸,從中探測暗物質粒子;二是於地下深處,在“安靜”的地下環境中,通過捕捉暗物質粒子與普通原子核膨脹產生的微弱信號,探測暗物質粒子;三是在空間中間接探測暗物質粒子。

其中,2015年12月17日,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發射升空。它的主要使命是間接探測暗物質粒子並研究宇宙線物理和高能伽馬射線天文。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測量能量範圍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強等優勢,將中國的暗物質探測提升至新的水平。

常進介紹,兩個暗物質粒子相遇,發生碰撞時,會產生“看得見”的高能粒子,如伽馬射線、質子、反質子中微子等。通俗地講,“悟空”號就如同一個空間望遠鏡,通過測量這些高能粒子,間接證實暗物質粒子的存在。

天目Tech+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悟空”號有多努力? - 天天要聞

悟空號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悟空的“火眼金睛”讓它探測收穫頗豐。

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統稱為宇宙射線,它們攜帶着多種天體物理過程的關鍵信息。

2017年,“悟空”號公布首批發現,直接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有可能與暗物質相關。2019年,“悟空”號又測量了迄今為止能段最寬也最精確的質子能譜。2021年5月,“悟空”號第三批科研成果公布,科研人員獲得了宇宙射線氦核的精確能譜測量最新結果。

如今,當人類抬頭看看天,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悟空”號都會飛過中國的上空,在距離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尋找暗物質的身影。

從發射到現在,“悟空”號所有傳感器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高能電子、各種宇宙射線粒子等關鍵數據仍在不斷積累中。

“目前,我們還在收集數據,希望在暗物質探索方面取得突破。”常進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