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2022年06月30日09:07:13 科學 1115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程芳琴,臨猗人,山西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國家環境保護煤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她從國家固廢資源化與污染控制的環保需求出發,開展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與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並取得系列標誌性成果。2005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榮獲第五屆“山西省青年科學家獎”並獲得“青年化學家”稱號,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山西省優秀教師”、“三晉學者”、青海省首批“崑崙學者”。

前不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記者聯合對程芳琴進行了專訪。

記者:程校長好,很榮幸有機會跟您交流。請問您對運城鹽湖的整體發展有什麼期待?

程芳琴:去年省里決定不再開發鹽湖的礦產資源,那麼之後的轉型發展就非常重要了。

運城鹽湖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湖,也是全世界開發最早的鹽湖之一,它對於世界的鹽湖文化和鹽系列產品的開發具有奠基性意義。

在後工業時代,鹽湖具有類似工業遺址公園的特徵和作用,一系列新化工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技術改革和創新,可通過展示用於大學生實習實訓和中小學科普教育,通過打造基地讓更多的人知道鹽文化帶來的社會文明和進步,這是一個重要方向。

從民生角度來講,鹽化的近萬名職工都是集智慧、勤勞於一身的,他們在針對資源的生產加工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鹽湖也有割捨不掉的情懷。如果把幾代鹽湖人的奮鬥史梳理成故事,成為文化傳承的資料,再融入工業遺址公園,這樣既能給遊客帶來文化和精神的享受,還能讓大家了解一定的科學知識。我們可以加大培訓力度,讓鹽化人在旅遊開發和生產轉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把他們的力量和下一步發展結合起來,讓他們從理念上轉過來,從本領上也轉過來。把鹽湖打造成後工業時代的一個工業遺址公園,使其成為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也可以成為中小學生的科普基地。

記者:您的建議實際上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發展文化旅遊的藍圖。運城當前也提出了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目標,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好這個建設目標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程芳琴:運城鹽湖很神奇,它區別於其他地方的鹽湖。原來,我們的鹽湖旁有啞姑泉,噴出來的是淡水,旁邊的南山也是鬱鬱蔥蔥。而其他地方的鹽湖是戈壁灘,“一毛不長”。所以說,運城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有一定基礎,要劃定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搜集資源,了解它和環境之間的關聯度。現在,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存在了,但鹽湖資源下一步如何開發利用一定要謹慎。忻州市雲中河旅遊度假區最大的特點是有溫泉,未來如果要把鹽湖滷水引到度假區,要注意這個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要選合適的材料,更要有合理的設計。

另外,鹽湖還可以養殖滷水蟲,這是生物技術開發方面的一個重要情形。我們原來也養過蝦,肉厚體量大,是特產資源,具有培育、養殖價值。可以通過幾個池子開發系列飲食文化產品,把它端到遊客的餐桌上。事實上,這樣本身也是對鹽湖資源的一種保護,因為這一系列生物、植物共生共存,其實就是對於生態環境一個非常美好的守護。把科研成果轉化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當中,它一定是獨一無二的,在中國不多,在世界也不多。

運城現在交通特別方便,既有機場,又有高鐵,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有很多先天優勢,它和生態環境之間是可以相互依存的,需要有一個世界的眼光。

記者: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依託的是您剛才說到的運城鹽湖獨特豐富的資源。去年的大雨讓鹽湖裡面的水存量多了7500萬立方米。從科學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裡面的資源?

程芳琴:資源利用需要科學技術來支撐。鹽湖進入後工業時代,對水的需求量小了,外水盡量不要與鹽湖水混合,這就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合理配比,保護性地利用資源。也就是說,模式需要改變。

鹽湖裡面進了這麼多水,一定是不好的,我們需要進行調研才能給出一些建議,現在只是知道這是不好的。因為工業生產停止了,我們不再開採礦了,所以鹽湖對水的補給應該另有一個方法。七彩鹽湖的成因就是裡面有藻類,我們現在對水的補給要嚴格控制,具體怎麼來做,應該做一個調查和研究,最後拿出一個方案。

記者:您在鹽化工作生活了很多年,我們特別想知道當時鹽化的發展狀況或者您印象比較深的事情是什麼?

程芳琴:鹽化對於我來講,有很多揮之不去的記憶,魂牽夢繞。它是我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礎階段,對我的人生以及科學態度的形成,都有重要意義。

我對於鹽湖的最初印象來自大學期間老師的介紹,等到真正去了鹽湖才發現它竟然那麼大,有100多平方公里。當時交通也不方便,以步行為主。兌鹵的地方很小,在鹽湖中間。我的一位學長當年被分配到鹽化五廠,我來了之後他曾帶我去看兌鹵點。我們走了好久才到鹽湖邊,那裡有一個小泵房,裡面有兩個閥門,那就是兌鹵的地方。我當時覺得很神奇,因為在學校的時候用的只是小滴定管。要實現生產,兌鹵是關鍵環節,後來實現了電腦自動化,不再需要每天跑過去人工調閥門,當時就感覺到科技確實能減輕很多人的勞動負擔。

後來我被抽調到滷水綜合利用項目組參與高鎂滷水綜合利用工程,這個工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印象深刻。那時候做實驗,24小時不能停,我們就12小時倒一次班。實驗室都是年輕人,當我們把實驗變成圖紙,把圖紙又變成生產線真正去生產的時候,都特別興奮,因為這畢竟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在鹽化工作的時候,使用的離心機很簡陋,需要趴在那兒人工數轉數,然後計算轉速。實驗過程中也有突髮狀況,有一次離心機意外飛出去了,雖然沒傷着人,但它讓我警醒——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把握。後來,每每當我覺得有了一點收穫感覺特別激動的時候,一定會告訴自己,可能還有一些小的細節需要更加重視。

當年,德國麥索公司只能用七水硫酸鎂來做硫酸鉀,他們認為用十水硫酸鈉做硫酸鉀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做成了。其實這裡面就涉及了水平衡的問題。

告別鹽化的時候,我編了一本關於水鹽體系相圖的書,拿到了省里的一等獎和國家二等獎。這是我離開之後,鹽湖帶給我的又一個豐厚禮物。再後來,我獲得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家都說我成了科學家,其實我就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而鹽化,是我忘不了、抹不掉的起點。

來到山西大學後我組建了團隊,從2005年到現在,持續17年一直在做關於青海鹽湖的研究,其間也做過關於羅布泊鹽湖的事,最近老撾鹽湖又和我們在談。所有這些,都是在為國家需求服務。當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我總是非常感謝運城鹽湖,每每想起它都特別感動,也經常把關於鹽湖的經歷和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是一個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鹽湖精神就是這樣在傳承。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鹽湖精神,那麼您覺得鹽湖精神是什麼?

程芳琴:我覺得鹽湖精神就是一種樸實無華但又時時在綻放的精神。

記者:我們知道,您在環境保護研究方面有很多成就,那麼對於保護鹽湖有沒有相關成果?您認為下一步該如何研究、保護、科學利用它?

程芳琴:我是從鹽化走出來的,到了高校之後感覺它的教育方向是以環境為主,同時在牽動化工、材料、礦物加工等學科的發展。

我的清華大學導師也去過運城鹽湖。有一次他送給我一本書,裡面把我關於芒硝法生產硫酸鉀的成果作為一個案例,他說這個案例很有意義。我當時就很納悶:他怎麼會對這樣的一個東西感興趣?後來才知道,導師一直在推進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這個學科的建設,他認為這個學科非常重要,而其中就涉及對鹽湖資源的利用。

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記得課本上說“中國地大物博,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真正來做這件事時,我發現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從這個角度看,導師提出來的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不僅是一個學科的事,而且是國家大事。這個學科的建設對鹽湖資源的循環利用來說,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清華大學跟着導師學習的一年時間裡,我參與了這個專業的誕生過程,也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而且相信有能力做好它。我回來之後就在山西大學先申報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的博士點,這個博士點屬於交叉學科,涉及化學、生物、環境、管理4個學科。

這個交叉學科博士點獲批之後,我就陸續引進了許多優秀人才,到現在這個團隊已經有40餘人。老百姓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17年,我開始辦本科專業。之前培養的優秀人才已經能夠擔當教師的重任。這個學科要發展好,老師的素質必須過硬。現在,我們本碩博都有,最近正着手編寫生態環境類專業通用的系列教材,這套系列教材被納入“十四五”規劃,致力於將產業、環境和生態問題結合起來,特別有意義。

我們目前還同大地環境控股公司以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進行合作,這個公司是我省生態環境領域的龍頭企業。下一步,運城市鹽保中心也可以和該公司進行合作,將生態修復、資源利用、旅遊開發相結合,形成一個技術、經濟、社會的循環,應該非常有意義。如果能夠實現合作,那運城就又走到了前面。因為現在大家做循環經濟還是靠工業園區,如果把技術、經濟、社會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大產業和新機構。

記者:我們特別期待您的團隊有更多新成果,也期待你們的研究方向能同運城鹽湖結合起來。下一步在這一方面您和運城有什麼合作前景?

程芳琴:我們的郭東罡教授之前從生物資源的角度已經與運城市鹽保中心展開了合作,我也非常期待下一步可以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國家有關於鹽湖資源利用的專項基金,建議運城市鹽保中心牽頭,我們一起跟科技部和國家基金委溝通彙報,看能否在更高層面獲得支持。

國家基金委和山西省也有一個聯合基金,現在正在編鹽湖化工史,其中有幾萬字的篇幅都寫的是運城鹽湖。我們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到運城鹽湖來實地觀摩,讓他們了解運城鹽湖從遠古到現在引領發展的情形,然後在這方面設計一個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就會吸引溴、滷水蟲等方面的一批科學家。

同時,科技部也有關於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的戰略規劃,運城鹽湖的資源循環利用應該符合這一要求。這個規劃有60個專題,可以組織一部分企業來做類似事情,把國家政策和山西發展結合起來。這個要往大做,越大裡面的內容就越多。

我們要以國家級的視野打造國家級的東西,把規劃和國家重大需求結合起來,這裡面涉及的多學科交叉,我們應該是唯一的。我們還可以和江南大學、山西大學以及中科院的一些單位協同創新,就目前的滷水、黑泥資源以及周邊的生態、生物、植物資源進行多元化合作,對接科技部和國家基金委的需求做一些研究和重點項目,然後來支撐我們的科技發展和進步。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最美鹽湖守護者——運城日報、運城電視台聯合專訪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 - 天天要聞

來 源丨運城日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