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2021年10月03日20:43:02 科學 1693

從10月4日至11日,備受關注的2021年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命名的獎項,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各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

然而,由於時代的局限性,諾貝爾獎也曾經出現過重大紕漏,把這項重量級的獎項,頒發給一些錯誤的對象,比如本文的主人公:葡萄牙醫學教授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莫尼茲於1874年出生於葡萄牙,畢業於葡萄牙歷史最悠久的科英布拉大學。畢業後,莫尼茲在科英布拉大學任教。從1911年起,莫尼茲被里斯本大學聘任為教授。這是里斯本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神經學教授。

作為一名醫學教授,莫尼茲在醫學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在腦血管造影上有重大進展。與此同時,莫尼茲不滿足於在大學校園裡“兩耳不聞窗外事”進行醫學研究,積極投身社會公共事務,成為了一名立法機構的成員,並在外交部任職。從1917年開始,莫尼茲出任外交部長,並在兩年後率領一支葡萄牙代表團參加了巴黎和會。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從上世紀30年代以來,醫學界對大腦進行了深入研究。大腦每個半球分為4個葉,其中最大一個葉被稱為額葉。莫尼茲也加入了研究隊伍。莫尼茲研究發現,如果把精神病人的額葉切除掉,那麼這位精神病人將變得非常安靜,不再像以往那樣煩躁不安、攻擊性強。那麼,能不能用這種辦法來幫助精神病人擺脫情緒困擾呢?

於是,莫尼茲首先在狗身上進行了動物實驗。手術很成功。當一條狂暴的狗被切除額葉後,就變得溫順、安靜。接下來,莫尼茲又在一名患上精神疾病的婦女身上進行了人體實驗。實驗結果再次印證了他的想法。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莫尼茲欣喜若狂,在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莫尼茲的研究成果在醫學界引起了轟動,也讓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莫尼茲和另外一名瑞士醫學家瓦爾特·魯道夫·赫斯。莫尼茲的獲獎原因,是“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赫斯的獲獎原因,是“發現間腦的功能性組織對內臟活動的調節功能”。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讓俗稱為“瘋子”的精神病人通過手術的方式來擺脫疾病的困擾,看上去是一件多麼功德無量的事情,不管是對患者本人還是患者家屬。所以,在上世紀40年代、50年代,許多精神病院為精神病人做了大量額葉切除手術。2005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過一個真實案例,在上世紀50年代,有一名男孩子因為不願意上床睡覺,被繼母送去做了這個手術。

不過,隨着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人們越來越清晰地發現了額葉切除手術蘊含的巨大風險:儘管精神病人通過額葉切除手術變得“安靜”下來,但他們從此變成了一個“傻子”,甚至是沒有任何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的行屍走肉。

受害者之一,包括曾經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弗蘭西斯。

弗蘭西斯在上世紀30年代出道,以戲劇《黃金男孩》聞名全美。她進入好萊塢發展後,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明星。可是,弗蘭西斯性格倔強,不願意受到好萊塢老闆的控制,成為他們的賺錢機器,於是被“雪藏”起來。

弗蘭西斯從此性情大變,沉溺於吸毒和酗酒之中。一次,她與母親發生爭吵後,與趕來的警察發生衝突,從而被送進精神病院,遭受到各種非人的折磨,還被做了額葉切除手術。朋友柯特前去調查時發現,當年活潑美麗的弗蘭西斯,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具沒有感情的行屍走肉。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人們因而反思額葉切除手術存在的必要性。真的需要把“瘋子”變成“傻子”嗎?

從那以後,人們拍攝了一批與額葉切除手術有關的電影,比如我們熟知的《飛越瘋人院》《禁閉島》等。《飛越瘋人院》上映後,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此後,額葉切除手術變得臭名昭著起來,基本上被廢除了。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黑點:頒發給把“瘋子”變成行屍走肉的人 - 天天要聞

然而,額葉切除手術雖然逐漸銷聲匿跡了,類似的變形卻在不斷流傳,比如通過電擊幫助孩子戒網癮的楊永信,體罰、毆打、監禁學生的豫章書院,不正是在無數家長的配合下一度活得很滋潤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我還以為是蚊子,沒想到它有這麼強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漢亞心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全根講述“隨手一拍”的經歷時,後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戶外露營時,一隻形似螞蟻的小蟲突然飛到脖子上。她下意識地抬手一拍,瞬間感到頸部一陣灼燒般的刺痛。僅僅幾小時後,她的右臉便出現大片紅斑,並逐漸發展為5厘米×6厘米的...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 天天要聞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原創 聼風者 先釐清一個概念,就是稀土礦和稀土成品的區別。稀土礦在我們地球上其實並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礦的形式出現,聴風樓說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礦儲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為啥還缺呢?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 天天要聞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來源:合肥在線】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愛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貓……這些充滿童趣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動物,而是巧妙地繪製在公園樹洞之上的精美彩繪。近日,在天樂公園內,不少市民在遊玩時偶然發現這一獨特景觀,紛紛被這小小的童話世界所吸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矢志建設科技強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圖/國新網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介紹,她現在擔任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 天天要聞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從“經濟特區”到“全球標杆”,45歲的深圳,仍在書寫奇蹟。一座科技、人文與生態和諧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麼模樣?深圳率先給出了答案。以與人人相關的出行為例。在這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超過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個採用華為最先進液冷大功率超充技術的充電...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 天天要聞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開幕式暨2025第二屆“香江諾貝論壇”4月1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8位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40位海內外院士及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議題。活動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 天天要聞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劉娥 5月27日,作為全球設計界年度巔峰盛事,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IDEA-TOPS)頒獎盛典在深圳科學技術館舉行。本屆艾特獎延續其“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個國家7026件參賽作品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 天天要聞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掉在地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能亂吃,按說屬於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識,但就算各位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體里的細胞也不見得能懂這一點。沒錯,說的就是你們T細胞,這一天天的,想辦法讓你們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咋還自己亂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