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有人憑藉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影響力,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他們培養的博士後曾因抗疫突出表現,獲多項榮譽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他們開放包容、年輕活力,走在國際前沿,以科技助力健康生活……他們就是西安交通大學2021年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團隊之一,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徐峰教授帶領的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
西安交通大學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是徐峰教授圍繞“力學基礎理論——生物技術研發——應用推廣”這一學術思想,以科學研究和產業轉化為目標組建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
徐峰,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他先後於2001年和2004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及工業工程專業雙學士學位和熱能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8年取得劍橋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2008-2011年在哈佛醫學院/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任博士後、研究員。2011年全職回國任教至今。
多年來,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在徐峰教授的帶領下,已形成以教授和副教授為主、以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博導和碩導為支撐的梯隊,團隊基於自由、規範、科研氣息濃厚的研究平台,通過自己培養和海外引進,通過學校教學、科學研究、企業合作多元化聯合,現已涵蓋了生物力學、材料科學、電化學、納米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方向,促進了交叉學科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工作,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理論體系,開創了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培養了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創新型科研人員和學生。
在科研方面,基於學科交叉的優勢,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已承擔科研項目120餘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同時,已出版專著4本、受邀為國際期刊編輯特刊7本,在國際高影響力期刊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44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組織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國際會議8次。
同時,團隊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團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獎等多項榮譽。今年,團隊帶頭人徐峰教授還入選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最新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不僅集中精力,致力於科學研究,在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工作中,團隊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確定了“改革體制、統籌資源,激發創新、提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指導思想,並從各個方面對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實踐中取得了成效,為國內其他高校陸續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做出了典範。
團隊積極從國外引進人才,與世界名校的研究小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使得團隊有機會送更多的研究生去國際名校進行交換,自2013年以來,團隊陸續與香港科技大學等學院合作,共同培養博士生。
十餘年的發展中,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學生。其中,1人獲得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獲得陝西青年科技新星,4人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在SCI期刊上發表文章合計15篇,4人到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繼續求學。團隊指導的在讀研究生曾獲得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第九屆騰飛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優秀獎等獎項。
同時,團隊堅持教研一體,多元化培養人,形成正確價值觀。團隊培養的博士後任徽醫生參與萬米高空生死救援,在從美國舊金山直飛西安的美國聯合航空航班上伸出援助之手,履行了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團隊培養的博士後韓麗春因抗疫表現突出,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並於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以“How Much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is World”為文化核心,提倡CIT(Collaboration、Innovation、Translation)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緊緊圍繞“力學基礎理論-技術研發-應用推廣”這一目標進行建設,西安交通大學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團隊將繼續秉承“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訓,加強團隊建設,深化碩、博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工作,努力成為更優秀的導師團隊。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