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2021年05月07日20:33:20 科學 1872

“歡迎公眾為我們的珊瑚礁復興項目捐贈更多的樂高積木。”

如果你不小心闖入新加坡近海一個臨時搭建的實驗室里,可能會撞見一群正在拼樂高的科學家。

不要誤會,他們並不是閑來無事玩益智遊戲打發時間,而是正在做一項重要的科學實驗。

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 天天要聞

附着在樂高積木上的珊瑚。圖源:WALLACE WOON

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如何重建珊瑚礁,而樂高積木,正是他們新近探索出的關鍵實驗工具。


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尼奧·美林(Neo Mei Lin)解釋道:”我們正在想辦法,創造出平坦、穩定的表面供這些海洋動物棲息。事實證明,可拆卸的樂高積木在幫助固定珊瑚和巨型硨磲(chē qú)方面非常有效。”

科學家們在一排排鹽水罐中裝滿了珊瑚碎片、藤壺海鞘、巨型蛤蜊及海膽和海參等海洋無脊椎動物,將海里收集來的珊瑚碎片固定在樂高積木上。如果順利的話,這些動物們將會共同成長,組合為一塊新的珊瑚礁。

用樂高積木模擬礁石,供珊瑚等海洋生物附着,進而培育出一片新的珊瑚礁——這種方法雖然聽起來古怪得很,但確確實實讓尼奧和她的同事賈尼·坦齊爾(Jani Tanzil)看到了希望。

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 天天要聞

準備進行培育實驗的珊瑚碎片。圖源:WALLACE WOON

最近,這二人正牽頭在做一個雄心勃勃的珊瑚礁復興項目,目標就是恢複數年來新加坡海域里因大規模填海造地、沿海開發等活動而遭破壞的珊瑚種群

眾所周知,珊瑚礁是由珊瑚蟲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遺骸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疊加成的碳酸鈣結構,而這些礁石也是數十億珊瑚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魚類等成千上萬種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海洋生態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所說的珊瑚礁通常不只是那些堅硬的碳酸鈣結構,更包括生活在珊瑚礁之上的生物們。它們共同構成了珊瑚種群,也共同構成了人們潛水時能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斕的海底景象。

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 天天要聞

巨型硨磲。圖源:WALLACE WOON

而一旦海域被人為填埋或開發,珊瑚礁及附着在其上的海洋生物都會失去家園,同時,這也會直接改變海底生態,造成不可逆的環境損害。”土地開發極大地破壞了海洋,"坦齊爾說,"我們作為海洋科學家,已經看到了這對海岸線、紅樹林和海草造成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一切還有挽回的機會。尼奧說:“雖然生態和氣候變化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快,但事實證明珊瑚礁比我們想象得更有彈性,它們在邊緣化和高度城市化的環境中都能生存下來。”

近年來,海洋學家們想了很多方法拯救珊瑚。在香港,海洋生物學家利用3D設計和打印技術,製成“珊瑚礁盤”讓碎落的珊瑚依附生長,藉以加快周圍水域珊瑚復育進程。珊瑚碎片脫離珊瑚主體後一般很難存活,仿造珊瑚礁形態的珊瑚礁盤可提供供其附着穩固生長的基礎,給予它們第二次存活的機會。這一方法在馬爾代夫等海域也已應用實踐。

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 天天要聞

3d打印的粘土珊瑚礁盤。圖源:wired

使用樂高積木也是類似的原理。但樂高還能在後續將不同積木上生長起來的珊瑚碎片再度拼湊起來,形成越來越大的珊瑚群。

尼奧和坦齊爾為此感到興奮:”這些積木對我們的研究非常有效,我們歡迎公眾為我們的珊瑚礁復興項目捐贈更多的樂高積木。”

鑒於新加坡海域有限,除了使珊瑚礁恢復活力,科學家們還想要探索節省空間的方法,比如借用新加坡土地上常用的垂直養殖方式,作用在珊瑚培育上。

“垂直養殖並不新鮮,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新加坡珊瑚上進行嘗試,"坦齊爾說,"我們希望培育的珊瑚在基因上是不同而多樣的。這將幫助它們建立更多的復原力,增加其在野外生存的機會。"

用樂高積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學家的復興珊瑚計劃能成真嗎 - 天天要聞

樂高積木和珊瑚被垂直掛在魚線上。圖源:WALLACE WOON

也因此,眼前的樂高積木只是複雜拼圖中的一小塊。由於珊瑚的複雜性及其緩慢的生長速度,這一珊瑚礁恢復項目預計將持續數年時間。

前方道阻且長。尼奧卻顯得幹勁十足:“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應該拯救像海豚和鯨魚這樣的海洋生物,但很少人意識到,其實海洋保護,首先要從棲息地開始。”她說,“現在我們發現,珊瑚礁自身都沒有丟掉‘活下去’的希望,而我們作為海洋生物學家,又怎麼能夠放棄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顏寧再次打假:科學家不需要“完美人設”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顏寧再次打假:科學家不需要“完美人設” | 新京報快評

▲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圖/顏寧微博截圖知名科學家顏寧再次公開打假,打假的對象仍是假簡歷。據報道,5月4日,顏寧在其微博上發帖闢謠,“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並請微博節後儘快清理...
人工智能還將帶來多少可能?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還將帶來多少可能?

原創 黃鑫 經濟日報與大模型對話,生成一件大師風格畫作;依託人工智能技術規劃路線,具身智能機器人可精準識別和抓取零部件……日前舉辦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集中展示了多項新技術新成果,生動展現了數字經濟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術:究竟藏着怎樣的奧秘? - 天天要聞

Wi-Fi 6的MU-MIMO 技術:究竟藏着怎樣的奧秘?

【ZOL中關村在線原創技術解析】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無線通信技術已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家庭、辦公場所還是公共區域,Wi-Fi 連接都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着移動設備數量的急劇增長和應用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傳統無線網絡技術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制約了無線通信的效率與性能。值得慶幸的是,Wi-Fi 6 ...
“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現身府河 - 天天要聞

“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現身府河

近日,魚類科研工作者王新越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時,在府河孝感段發現“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發現“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鳤。王新越 攝這尾鳤體長36厘米,體重290克。“這已經是長江十年禁漁
顏寧發聲:網傳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發聲:網傳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
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 - 天天要聞

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

5月5日,立夏,躍動夏始,拔節生長。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由春到夏,萬物從復蘇到成長,由萌芽至蓬勃,綠色鋪滿大地。立夏時節,螻蟈鳴,蚯蚓出,藤蔓蜿蜒攀牆,大自然以熱烈的姿態迎接盛夏。暑氣初顯,宜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規律,適時調節生活節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對於夏季運動的原則,《黃帝內經》提倡“無厭於日...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CNMO科技消息】我們常說地球是藍色星球,但其實這種顏色並不是一直如此,也不會永遠不變。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過去曾經是綠色的,而如果未來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它們甚至可能會變成紫色。 這項研究主要探討了數十億年來海洋顏色的變化過程,發現這和海水的化學成分以及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關。在3.8到18億年前...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結晶是無定形基元有序堆積形成晶體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過程之一。結晶過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長路徑,成核過程中自由能最高點對應的晶核尺寸被稱為臨界晶核尺寸。小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往往會在熱漲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則會進一步生長成為穩定的晶體。很多情況下,臨界晶核的形成是結晶...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說吧你有多久沒稱體重了什麼?你說你看到秤上飆升的數字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要暈倒懷疑是對稱體重這項活動嚴重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