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2021年04月20日23:30:15 科學 1881

您現在所看到的這張圖片是2019年公布的,距離我們地球大約5500萬光年的黑洞圖片,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回到過去。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2019年人類首次看到黑洞

這也許是一期會讓你腦洞大開的文章。會改變你對宇宙之前的認知。如果可以實現的話,那麼我們也許可能會見到我們去世的親人。

因為今天我所提到的這些現象,從理論上來講完全可行。只是也許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實現的要求。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為了避免不了解的朋友節省時間去搜索那些不知道的知識,簡單地給大家科普一下光年。所謂光年看它的表面字樣,好像是一個時間單位。其實它並不是時間單位,而是一個距離單位。是指以光速走過一年的距離。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可想而知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據,而5500萬光年的距離又有多大呢?大家自己腦補一下畫面。我們都知道光速的傳播是有速度的。當我們人類用現在的科技拍到遙遠的黑洞時。這張照片上的黑洞早已經是5000多萬年前的樣子了。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因為它和地球的距離相差太遠。以至於整張圖片用光的速度傳到地球,需要較長的時間。在2019年4月10日公布的這個黑洞,它的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65億倍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如果把它放到整個太陽系周圍,他將會以它自身的質量優勢吞噬整個太陽系中所有的星球。太陽自然也不例外。消息公布出來以後,於是有人猜測。如果在黑洞的上面居住着適合黑洞環境生存的高等文明,那麼它們看到的地球會不會也是5500萬年之前的地球呢?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在這其中,不僅涉及到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光速傳播的理論,更重要的是一種假想理論和哲學思考。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每天看到的所有一切,幾乎都是過去式的,而從來沒有人可以真正地看到即刻存在的事實。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可能你會覺得很奇怪,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吃飯睡覺,上廁所工作等等,這不都是即刻發生的事情嗎?但是,這些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是帶引號的現在進行時。

可能你忽略了一點問題。我們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或者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是通過眼睛傳遞給大腦的,而眼睛怎麼才能看到這些事物的發生呢?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大家想一想,如果在漆黑的夜晚,在沒有任何光線的條件下,我們什麼都看不到。

而眼睛可以收集周圍事物的發生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周圍有光線的存在,並且你所看到的事物可以反射光線進入到你的眼睛。

然後傳遞給大腦,在大腦分析處理之後做出對信息的判斷。這一整套流程最重要的就是光線的傳遞。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既然是光線在傳遞信息,那麼中間就一定會存在時間差。如果吹毛求疵的。從理論上來分析的話,我們就可以認為你當下看到的事物並不是現在所發生的事物,它可能是10的負100次方秒之前發生過的事情。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用光來作為媒介傳播的。不管這個物體是本身發光的光源,或者反射其他光源顯示出的物質。都離不開光線。光的傳播速度大約每秒30萬公里左右。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1.5億公里。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如果用光速來計算的話,你現在抬頭所看到的太陽是500秒鐘之前的太陽。8點3分鐘的時間,我們可以從事許多工作。再來比較月球,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大約38萬公里左右。此時再用光速來計算的話,你晚上抬頭所看到的月亮,其實也就是一秒鐘之前的月亮。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火星距離地球大約5500萬公里,如果在那裡拍一張圖片的話,那麼地球的樣貌將會是183秒之前的地球。距離地球大約30億公里的距離,如果在海王星對着地球拍一張圖片的話,那麼圖片上顯示的地球將會是大約兩小時之前的地球。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如果用你面前正在和你交流的人來舉例子的話,你現在所看到的他可能就是幾億分之一秒之前存在的那個人。因為兩者之間的距離太短,所以我們根本感覺不到距離的時間差。愛因斯坦曾提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其中最基礎的理論就是對光速的定義。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他認為光速是恆定不變的,在宇宙中,光速是一種最快的傳播方式,沒有任何其他物質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可以接近光速,那麼它的時間將會處於停止狀態。在整個宇宙中,小到螞蟻爬行,大到天體運作。

由於光的作用。可以使所有的物體像刻錄光盤一樣,都會被刻制在宇宙中。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就像我們提到的距離我們大約5500萬光年的黑洞一樣,我們在2019年所看到的他的樣貌,其實就是5500萬年之前的樣子,這也就意味着他在很久之前的歷史被刻錄在宇宙中,那一刻正好是刻錄在2019年4月10日。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2019年

並且人類記錄下黑洞的這一段歷史,永遠會按着光速在宇宙中無限地傳遞下去,如果宇宙沒有邊界,它將永遠留存在宇宙中,不會消失。

同樣我們如果在5500萬光年之外的黑洞來觀察地球,也是同樣的道理。此時黑洞看到的地球正是恐龍剛剛滅絕哺乳動物開始興起的階段。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但是以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看到超過一光年之外的地球。所以剛剛起步的科技水平限制了人類的想象。

從理論上來說,你自己所經歷的每一秒鐘都被刻在宇宙中的不同位置。

如果你想看到一秒鐘以前的你,你就應該去距離你30萬公里的地方觀看,如果你想看到十年之前的你或者你的親人。應該去距離你九十四億六千零八十萬公里之外的地方觀看。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當然,這種觀看也並非真正需要到達那麼遠的地方去拍照或者攝像。以現在的科技程度根本無法達到這種程度。

在不久的未來,或許人類可以採用虛擬技術,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來一探究竟。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因為如果愛因斯坦所說的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麼我們人類根本無論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都不可能達到光速,也不可能超越光速提前到達歷史傳播的那一個位置。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經歷的每一秒就像在河裡丟一塊石頭一樣。波紋從中間一圈一圈的擴散得越來越遠。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而我們那些去世的親人,一輩子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也都被刻錄在宇宙中,逐漸地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礙於我們科技的限制,我們再也不會看到他們了。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那些曾經給過我們溫暖的親人,會再次和我們相聚,但是這個等待也許遙遙無期,

科學家可以拍到5500萬年前的黑洞,那我們可以看到去世的親人了? - 天天要聞

好了,本期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