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衛星墜入大氣層模擬畫面
近日,中美2國衛星相繼發生離奇爆炸的信息鬧得沸沸揚揚,因為兩者被損壞的時間僅僅只相隔了不到十天,背後究竟是何種原因所致?一些人認為,中美2國衛星相繼發生爆炸,這樣的爆炸可能並不是簡單的意外,究竟是誰幹的?原因曝光之後,令人不寒而慄。
此次事故發生的時間間隔極短,前不久美國衛星爆炸,爆炸形成了16塊碎片,而緊接着中國衛星爆炸,形成了21塊碎片。值得一提的是,事件是美國太空軍在第一時間公布的,事後表示對衛星碎片進行持續的跟蹤。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所謂的太空軍對當下所有的在軌衛星進行軌道監測,並且對於這種行為毫不掩飾。
此次事故中美國的衛星代號為NOAA17,是一顆2002年發射的氣象衛星,目前早已報廢,而中方的則是2019年發射的雲海1號02星,在事發前處於工作狀態。儘管衛星在軌道上損毀產生碎片極為罕見,但是並非沒有,主要有三種原因,分別是受到隕石撞擊、與其他航天器發生碰撞以及在反衛星試驗中被擊毀。近年來衛星被毀的事件中,反衛星技術驗證佔據了絕大多數,而唯一一次撞擊事故發生在2009年的二月份,美國銥星33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發生相撞,創造了航天器無序撞擊的先河。
在軌衛星模擬畫面
無論是航天器的互撞還是隕石撞擊,乃至反衛星攔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會產生大量的碎片。以銥星33和俄羅斯的宇宙-2251為例,兩者的撞擊產生了數千枚碎片,這些碎片分布高度在500公里到1300公里之間,覆蓋範圍極為廣泛,不僅如此,也對該軌道內的其他航天器造成了不小的風險。而此次的中美衛星相繼爆炸,總共只形成了37塊碎片,與其說是爆炸,倒不如說是解體更加貼切。
反衛星試驗
其中NOAA17衛星發生解體並不奇怪,因為這顆衛星在軌長達近20年,早已經報廢,因為衛星本身的故障引發解體的例子並非沒有,2016年,日本的”瞳“衛星因為技術故障,在軌道上解體,解體後產生了10塊左右的碎片,由此可見NOAA17發生解體雖然可能性不高,但是並非沒有,因此解體是非常合理的解釋。而雲海1號02星的解體則非常突然,雖然兩顆衛星並非是共面,但是軌道高度卻相差不大,其中雲海1號02星的高度是780公里左右,而NOAA17的軌道高度在811公里左右,因此由NOAA17解體引發的碎片,以較小的相對速度撞擊了雲海1號02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太空垃圾問題已經日益嚴重
儘管關於兩顆衛星相繼解體的確切原因並沒有公布,但是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隨着當前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包含殘骸在內碎片總量超過10萬件),如果不想辦法清理太空垃圾以及報廢衛星殘骸,那麼以後的衛星發射將會越來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