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傷肝還升尿酸,那水果還能放心吃嗎?

天氣越來越熱,又到了各種水果扎堆上市的時候。

甜甜的荔枝、一咬爆汁的水蜜桃🍑、冰鎮西瓜🍉……夏天的快樂,有一半都藏在水果里!

圖片來源:giphy.com

但這份快樂最近似乎不那麼「安全」了——

隨着「果糖有害」相關討論頻頻被科普,很多人開始對水果心生忌憚:

「都說果糖容易傷肝,那是不是水果也不能多吃了?」

「網上說果糖會升高尿酸,高尿酸還能吃水果嗎?」

「水果那麼甜,吃了到底是補營養還是添麻煩?」

曾經象徵清爽、天然、健康的水果,怎麼忽然成了「代謝負擔」的嫌疑人?

今天我們就來認真聊聊:

果糖為什麼會被

貼上「危險」的標籤?

在講水果之前,先來看看果糖本身到底為什麼「風評被害」。

果糖確實不像葡萄糖那樣能直接被全身利用——

它大多需要先進入肝臟代謝,而且這條代謝通路「上頭得快」,調控又少,在短時間內就可能:

● 快速耗光肝細胞里的能量分子(ATP);

● 啟動脂肪合成,增加肝內脂肪堆積;

● 生成尿酸,誘發氧化應激反應;

● 干擾胰島素信號,提升胰島素抵抗的風險。

總結一句話:果糖不僅讓肝臟「超負荷」,還可能讓身體「長脂肪」。

如果長期、大量攝入果糖,確實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風險。

比如一罐含糖飲料🥤,就可能含有 20~30 克果糖,喝幾口就能快速吸收入身體,直接「灌」進肝臟,開啟高負荷運轉模式。

所以我們一直不提倡含糖飲料和果汁。畢竟裡面都是大量「遊離果糖」,攝入太多太快,那是真麻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果糖都危險。

關鍵在於——攝入的量,以及攝入的方式。

水果中只有少量果糖

其實沒那麼可怕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果糖主要在肝臟代謝,但最近幾年有研究發現,小腸其實才是「第一道關卡」。

研究者通過同位素追蹤發現:

● 當果糖攝入量較低,小腸可以優先「攔截」 90% 以上果糖,將其轉化為葡萄糖和有機酸,進入身體能量系統,不太需要動用肝臟;

● 而當攝入量較高,小腸就會「守不住」,大量果糖才會溢出流入肝臟。

圖片來源:丁香設計

小腸就像果糖的「緩衝閥門」。只要別一次吃太多(約 3 克果糖,一個橙子的量),它能幫你擋住大多數的代謝風險。

換句話說,一天吃一個水果,和一口氣喝下兩瓶飲料,雖然都會攝入果糖,但對身體的影響完全不是一回事~

常見的水果,每次吃一個或 100~200 克,攝入的果糖量大多都在這個「豁免額度」內,不必太擔心。

📢 重要提醒 📢

水果中的糖不僅有果糖,也有葡萄糖和蔗糖,所以大家看到水果含糖量的數據,並不能直接對應到果糖含量。

比如 100 克橙子🍊中總糖含量大約為 11 克,而其中的果糖只有不到 2 克。在大多數水果中,果糖的佔比都不算高,更多數據詳見文末表格。

水果里的果糖,還自帶「剎車」

更重要的是,水果中的果糖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被「包裹」在一個複雜又聰明的天然結構中。

你吃到的不只是果糖,還包括:

✅ 膳食纖維,延緩糖的吸收,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 多酚類物質,抑制果糖引發的炎症信號通路,緩解代謝損傷;

✅ 維生素 C、鉀、類胡蘿蔔素等,支持抗氧化、降血壓、護肝。

這些成分協同作用,構成了天然的「緩衝系統」,讓果糖的吸收更慢、刺激更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此外,水果的吃法也很「友好」。

你需要一口口咀嚼、消化,果糖釋放自然就慢;而果汁或飲料是「快進模式」,幾口灌下去,小腸應接不暇,肝臟猝不及防,風險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giphy

研究證實,吃水果

代謝好、還防癌

前面我們說了這麼多,從代謝路徑、成分協同,到攝入方式,其實都是在解答一個問題:

「吃水果到底安不安全?」

理論上講清楚還不夠,我們再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研究數據——

吃水果,不僅安全,而且真的全方位地有益健康!

比如有研究發現,水果攝入量越高,好膽固醇(HDL)越高;同時,腰圍、甘油三酯、壞膽固醇(LDL)和胰島素抵抗也更低。

也就是說,吃水果不僅沒讓人變胖,反而對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胰島素抵抗有幫助。

還有研究發現:總纖維和水果纖維均與糖尿病風險降低 20% 相關。

每周食用 3 份水果對 2 型糖尿病風險(%)的影響

而在一項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中(囊括近 50 萬人參與):每天多吃 200 克水果蔬菜,可將患癌風險降低約 3%。

更硬核的是這項系統評價:2017 年,研究者綜合了 94 項隊列研究、212 萬人數據,發現:每天多吃 200 克水果,全因死亡風險下降 15%。

我們真正面臨的健康危機,不是「水果吃太多」,而是——

水果吃太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入 200~350 克新鮮水果,但現實中,遠遠沒達到。

2019 年,《柳葉刀》發表的中國營養負擔數(涵蓋全中國 31 個省份,囊括了 2014 年的 103 萬癌症死亡病例)中指出:

「水果攝入不足」是中國女性可控癌症風險因素的第 1 位;

全國人均水果攝入量,平均甚至還不到 50 克( 1 兩)/ 天,真的少得可憐。🥺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正被數據證實的健康漏洞。

水果這樣吃,又香又健康

當然,我們不是鼓勵大家「水果放開吃」。

現代水果品種確實糖度更高,有些人群也確實需要控制攝入節奏,比如糖尿病人、代謝綜合征高風險人群。

根據膳食指南建議,每天 200~350 克水果就好(約 1 個蘋果 + 1 根小香蕉)。另外要注意:

✅ 吃完整水果,別打成汁;

✅ 最好分成兩頓吃;

✅ 在餐前 30 分鐘吃,還有助平穩飯後血糖。

如果十分介意,需要減肥或有代謝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優先選擇低糖水果。

圖片來源:丁香設計

果糖的確有它需要被警惕的一面。

但你真正該小心的,不是水果,而是果糖脫離食物基質、快速攝入時的狀態:

● 果汁、甜飲料、糖漿:濃縮 + 快速攝入 + 無營養伴隨 → 真正的風險源;

● 完整水果:緩慢釋放 + 營養協同 + 有飽腹感 → 安全健康的糖來源。

水果,不該被誤傷,依然是你餐桌上值得留下的位置。它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我們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水果最好的季節里,放心吃吧。

不是每一口甜,都是負擔。🍎🍓🍊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Jang C, Hui S, Lu W, Cowan AJ, Morscher RJ, Lee G, Liu W, Tesz GJ, Birnbaum MJ, Rabinowitz JD. The Small Intestine Converts Dietary Fructose into Glucose and Organic Acids. Cell Metab. 2018 Feb 6;27(2):351-361.e3.

[2]Herman MA, Birnbaum MJ. Molecular aspects of fructose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ease. Cell Metab. 2021 Dec 7;33(12):2329-2354.

[3]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0, 102(8): 529-537.Lancet Glob Health. 2019 Feb;7(2):e257-e269.

[4]Dreher ML. Whole Fruits and Fruit Fiber Emerging Health Effects. Nutrients. 2018 Nov 28;10(12):1833.

[5]劉歡,張辰,李晨洋,等.不同砧木嫁接對西瓜果實糖分積累及蔗糖代謝相關酶活性的影響[J/OL].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12[2025-04-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5.1209.S.20250402.1538.005.html.

http://fruitsci.zzgss.cn/english/upload/down/month_2309/230920230917.pdf

[6]楊靜嫻,鍾永輝,何娣,等.不同種植條件對沙田柚糖度品質的影響研究[J].農產品加工,2020,(14):13-18.

策劃製作

合作專家:Leah

策劃:狄安 | 監製:Feidi

插圖:見圖注 |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