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勇士”凌志軍,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他是怎麼做到的?

癌症是一個談之色變的話題,當到了晚期的時候,醫生說的最多的就是,還有三個月或者半年的生存期。

這就讓我們所有人的觀念中都認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但今天的主人公,卻是一個成功打敗晚期癌症的勇士。

他是用什麼方法戰勝癌症的?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整個抗癌過程。

他叫凌志軍,是新華社的著名記者和編輯。

他的童年經歷過動蕩時期,15歲就輟學,來到工廠當了一名電工。

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每天都會用閑暇時間看書,給自己充電。

後來,凌志軍如願參了軍,由於他平時喜歡寫文章,文筆非常好,部隊就讓他負責文職工作,撰寫日常稿件。

部隊轉業回來,有着豐富寫作經驗的凌志軍,成為了新華社的記者,再次回到父母的身邊。

然而一個噩耗打破了生活的平靜。他的父親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作為兒子,他用盡一切辦法去救治父親,放療化療一個都不少,但是仍然無濟於事,在1985年,父親還是撒手人寰 。

當凌志軍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句話,他告訴兒子: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像自己一樣壓抑自己!

也許就是這句話,改變了凌志軍的思想,也改變了他對癌症和災難的態度。

凌志軍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他在1993年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他的寫作事業也一直沒有停滯。

在1998年,和同事共同編寫的“交鋒”一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當年最暢銷的書籍。

他的工作也更上一層樓,成為了人民日報社的高級編輯 。

正當他事業有成之際,卻遭遇了和父親一樣的災難。

2007年的一天夜晚,正在寫作的他,突然感到頭疼欲裂,家人趕忙帶着他去了醫院 。

醫生看着凌志軍的檢查報告,不停的搖頭,對凌志軍說道,你看,肺部,腦部,腿部這些陰影,都是腫瘤。你這是肺癌晚期擴散。

這個檢查報告好像是晴天霹靂,凌志軍和愛人不敢相信,他們又輾轉了很多醫院,無一例外,檢查報告完全一致。

但是腦部的其它腫瘤和肺部的腫瘤是不是存在聯繫,很多醫院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一向較真的他,又掛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專家號。可他的這次就醫,卻讓他感到非常失望。

這位教授看了看凌志軍的報告,說了句擴散的很厲害,然後轉過頭和旁邊的年輕醫生,分析着凌志軍的病情。

凌志軍故意提高聲音,描述自己的癥狀和整個發病過程,老教授的話被打斷,他非常的不耐煩,眼神里也都是不滿。

這個時候,妻子忙着問道,教授,腦子裡的腫瘤和肺部的腫瘤有關係嗎?

這個教授非但沒有回答,反而反問起她,你是想讓他們有聯繫嗎?

花了幾百塊錢的專家號,僅僅看了三分鐘,還沒有給出明確的診斷和治療意見。全程只顧着給年輕醫生講解。

這次失敗的就醫過程,讓凌志軍有些心灰意冷。

這個時候,遠在國外的妹妹,給他找到了國外的一些頂尖專家。

他們終於給了明確的答覆,腦部的腫瘤和肺部的腫瘤極大可能是沒有關係的。這讓凌志軍稍微緩了一口氣。

但緊接着,所有專家都異口同聲,那就是必須做開顱手術,否則只有回家等死。

但凌志軍曾經親眼看到父親是怎麼樣被手術化療摧殘的沒有人形。

他的一個病友,在一個月里吃了好幾種葯,也進行了多次的放化療,結果整個人枯瘦如柴,沒有一點生機。

他明白,化療和特效藥,雖然有一些作用能夠抑制癌細胞,但是對自身的免疫力也是極大的摧殘。

他考慮再三,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決定只對肺部的腫瘤做手術切除,做完手術也不化療,腦部和身體其它部位的癌細胞不去干預他,用自己的免疫力去對抗它。

沒想到,這一次來了個驚天大逆轉。原本被告知只有三個月生存期的凌志軍,不僅活到了第五年,而且他腦部的腫瘤幾乎消失不見

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可以從他後面寫的書中找到答案 。

1.做了手術,他沒有吃抗癌藥,也沒有化療,他覺得這些葯沒有多大作用,只會破壞自己的免疫系統。

2.他努力的忘掉自己是一個病人,忘掉癌症。

3.他向單位請了長假,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夠充實快樂的生活。

他還在深圳的郊區租了一個農家小院,和家人在這裡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3.他還在社交網絡上,不斷的和網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抗癌過程。

4.過去的他,每天忙着寫稿忙着工作,經常加班加點,作息也不規律。

如今,他每天早睡早起,從不熬夜,一日三餐都是健康的水果蔬菜,也不再去吃不健康的食物。

5.他每天都喝足夠多的水,經常的曬太陽,每天走個五公里的路,看看路邊的風景。

6.他還帶着家人和孩子,經常去世界各地旅遊,還喜歡上了郭德綱的相聲,經常和兒子在電視機前看着相聲哈哈大笑。

快快樂樂的度過了五年的時光,凌志軍已經徹底忘記自己是一個癌症病人。而他的檢查報告,也和他想的一樣,腦部的癌細胞完全消失了。

他的事迹,被網友們稱讚為抗癌成功第一人,他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叫做重生手記。

不過他也表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不要盲目的效仿他。

他也表示,和生理上的病痛相比較,更應該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很多癌症不是因為癌症本身死的,而是被自己嚇死的。如果從心理上你都對癌症繳械投降了,那可能再多的治療起的作用都不大。

其實現在在醫學上,已經將癌症列為了慢性疾病,說白了癌症這個詞也是人類自己發明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因為看到了這兩個字,就將自己和死亡畫上了等號 。

而凌志軍作為一個晚期的癌症患者,他能抗癌成功,我覺得他並不是把治癒的希望都交給醫生 ,很大一部分都靠自己,他是希望能和癌症和平相處,達到一個穩定的局面。

我們的觀念也許可以改一改,有時候癌症真的需要過度的治療嗎?在治療的同時,患者本身的心態是不是應該更加的關注和重視。

現在的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更前沿的,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出現,我相信人類會有那麼一天消滅癌症,哪怕不消滅,也能做到和平共處 。

從凌志軍的抗癌經歷中,你有什麼樣的啟發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