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皺巴巴的小紙條,讓醫護人員淚目了

“感謝何醫生帶領各大專家醫生的關心,及孫紅霞帶領的各位護士的關心把我妻子的病治好了......”

12月29日,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一位衣着樸實,講着一口家鄉話的老人給醫護人員送來一張皺巴巴的小紙條,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了一封感謝信,雖然感謝信里錯別字不少,但患者及家屬真摯的情感卻讓大家感動不已。

漫漫輾轉求醫路

術後恢復正常行走讓她喜極而泣

寫感謝信的這對老年夫妻來自邵陽農村。3個月前,妻子高麗雲(化名)因出現夜間盜汗、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活動受限,先後在當地醫院、省級各大醫院就診,一直未能明確病因,只進行了一些對症止痛治療。

一月之前,高麗雲疼痛癥狀越來越重,甚至出現了大小便無法控制和無法正常行走的情況。在當地醫院建議下,轉診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就診。科室主任、主任醫師羅為民仔細查看患者情況及相關影像學資料後,發現高麗雲胸椎椎體破壞嚴重,脊髓受壓嚴重,考慮胸椎結核伴椎旁膿腫可能,告知患者及家屬,如不馬上手術治療,極易發生癱瘓,建議馬上入院手術治療。

入院後,主管醫生何友智、負責護士孫紅霞熱情接待了言語不通的夫妻二人,安慰他們不要着急,先完善術前準備。羅為民主任帶領團隊為高麗雲制定了詳細的診療計劃,完善術前評估及準備後,行全麻下胸椎後路結核病灶清除、椎管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術後繼續抗結核等綜合治療,經過護理團隊精心護理,患者康復效果滿意,出院時排便情況和肌力已恢復恢復,能正常行走,這讓兩老口喜極而泣,對醫護人員充滿了感激之情:“羅主任、何友智醫生、孫紅霞護士,還有所有的醫護人員給了我們很多幫助,讓我們外地人感受到了長沙的溫暖。”

脊柱結核起病隱匿

出現腰背痛別忽視

醫生介紹:脊柱結核是一種繼發性病變,約90%繼發於肺結核,絕大多數是通過血液傳播的,累及椎管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該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多數患者往往以腰背痛為首發,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筋膜炎,脊柱腫瘤相混淆。有很多患者甚至在出現活動受限、下肢麻木、無力,甚至癱瘓癥狀才前來就醫。

醫生提醒,椎體病變不僅會造成骨質破壞,還可因病變發生塌陷,使脊柱側彎,背部出現駝峰畸形,此癥狀在胸椎結核里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旦椎體塌陷,發生死骨,就可使脊髓受壓,嚴重者甚至可發生截癱。

結核可防可治

做好“三早”很重要

醫生提醒:結核病雖然“可怕”,但它是“可防可治”的。治癒結核病的關鍵就是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果發現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痰中帶血等結核可疑癥狀者,應及時到當地的結核預防機構或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除了以上咳痰咳血的癥狀,結核病還有以下常見癥狀,如低熱、疲倦、消瘦、盜汗、胸痛、呼吸困難、食欲不振、貧血等,兒童則會長伴有夜啼,獃滯或性情急躁等情況。

一旦診斷出結核,一定要堅持長期正規的治療。如果私自停葯或間斷服藥,極易複發,反覆治療用藥還有可能產生耐藥性。出現藥物耐葯後,治療難度增大、周期延長,大約需要18至24個月,治療費用也成倍增加,給患者和家庭帶來重大的負擔。

脊柱結核雖然聽上去很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聯合規範用藥,絕大多數患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疼痛影響日常生活,或患者出現了下肢無力,麻木,癱瘓等表現,則需要手術治療,儘早清除病灶,解除神經壓迫,恢復神經功能和脊柱穩定性。

如何預防結核病?

1、接種卡介苗可預防兒童患上嚴重的結核病;

2、平時生活中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加強體育鍛煉、均衡營養,增強抵抗力;

3、注意室內衛生整潔、通風換氣、避免細菌病毒繁殖感染;

4、避免與有痰陽的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

記者:駱妍婷 通訊員:史強、朱文青

來源: 政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