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室顫,命懸一線——“生命守護者”讓七旬患者重獲生機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0日訊 70歲的趙阿姨,10年前突發室顫,陽光融和醫院心內一科趙令時、邵靜波主任參與搶救,經及時醫療救助、反覆電除顫,保住了患者生命。為預防患者再次出現“猝死”,他們為患者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10年間,趙阿姨從未出現室顫情況,ICD也一直處於“待機”狀態,去年開始ICD已經提示電量低,每天定時發出聲音報警,但趙阿姨卻不以為意,不想更換,甚至一度想找醫生取出ICD。

前不久,趙阿姨突感心臟不適,癱倒在沙發上,同時有電擊感,10多分鐘後再次出現相同情況,電擊感過後癥狀緩解,但仍感乏力。趙阿姨不敢懈怠,趕緊聯繫了趙令時主任來到了陽光融和醫院。趙令時主任分析患者的不適癥狀很可能是10年前的情況再現,又是室顫!電擊感為ICD自行識別後自行放電終止室顫所致。邵靜波主任立即安排對患者ICD起搏器進行程控,調取ICD心電記錄,證實患者確為2段心室顫動,ICD連續兩次的放電,最終電量全部耗竭。如果患者沒有安裝ICD並緊急放電,他將因為來不及搶救而直接猝死。ICD做了10年旁觀者,最終用微弱的殘餘電量,挽救了他生命。隨後,科室緊急安排手術,為患者進行了ICD的更換,這枚新的ICD將再繼續為趙阿姨的心臟保駕護航十年以上,新款的ICD使用壽命更長了。

ICD,時刻守護生命

提到猝死大家不陌生,我們國家每年猝死幾十萬人,其中不乏名人、公眾人物,其直接原因多是室顫。室顫一旦發生,極少可能會自行終止,所以最終的歸宿就是死亡。這個過程非常快,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幾分鐘。若在醫院以外,周邊沒有醫生,基本上無力回天。如果能在幾分鐘之內,對患者的心臟進行電除顫,就可以像電腦的重啟按鈕一樣,讓“死機”的心臟重新開機,回歸到正常的跳動節律下,患者的生命也可以挽救回來。這就是ICD,像一個盡職的心臟病醫生,時刻關注患者的心跳,隨時出手相救。(室顫心電圖)

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動過速起搏、低能量心臟轉復和高能量除顫等作用,能在幾秒內識別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並自動放電除顫,可明顯減少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發生率,挽救患者生命。當出現緩慢性心律失常,它又可起搏心臟。合理使用ICD可以糾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減少猝死的發生率,延長患者壽命。

對於心室腔擴張明顯,射血分數低於40%,心電圖呈左束支傳導阻滯者,可植入CRTD,可以人工的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縮以改善心功能,還具備ICD功能。

閃電新聞記者 韓玉靜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