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正骨丨冬季預防腰酸腿軟,多吃這3種食物,愛吃的人有福了!


《醫林正骨》欄目由廣東省名中醫林定坤教授及其團隊傾力打造。


(正文共計1766字,閱讀時長大約3-4分鐘。)


大家好,我是林醫生!近來天氣寒冷,不知各位朋友們是否和我一樣,就想吃上一些熱乎乎的食物。今天不和大家嘮筋骨疾病了,和大家分享幾款冬日暖食!

這些食物不僅美味常見,還蘊藏着養護筋骨的功效!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吧!


一、韭菜餃子

餃子,是不少北方地區餐桌上的“主角”。相傳它誕生於我們的醫聖張仲景之手。在冬至那一天,他發現許多鄉民因為寒冷把耳朵凍爛了,於是便在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煮了一大鍋“祛寒嬌耳湯”,湯底由羊肉和眾多祛寒的中藥材熬制,湯料撈起切碎後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也就是如今的餃子。

隨着時代的發展,餃子餡料也變得日漸豐富起來。除了古方中的羊肉餃之外,我們常吃的餃子中,還有一種口味的餃子也具有溫補驅寒的作用,那就是韭菜餃

食物養生檔案:韭菜

韭菜味甘辛性溫,有“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之效,平時容易腰膝酸軟、怕冷者都可以多吃。天氣寒冷,不妨和家人吃上一碟熱騰騰的韭菜餃,既能享受美食滋味,又能驅寒暖腰膝。

溫馨提示:具有口舌生瘡、咽干喉痛及手腳心發熱、不自覺出汗等陰虛內熱癥狀的人,應該謹慎使用韭菜,不宜多吃。


二、黑芝麻湯圓

北有餃子,南有湯圓。湯圓這一道佳肴,不僅味美,還有着“團團圓圓”的好寓意。或是下午茶,或者餐後甜品,南方地區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它的身影。發展至今,不僅有傳統的甜口湯圓,還有咸口湯圓,每到冬至都常常會發生湯圓的“咸甜之爭”。

口味大家各有所愛,在筋骨養護效果上,還是黑芝麻湯圓奪得了“頭籌”。

食物養生檔案: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E,有補血養腎的作用,有助於補肝腎、潤五臟,多吃對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癥狀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所以,如果經常腰酸、腿軟又愛吃甜,便可以在冬日吃上幾顆圓滾滾的芝麻湯圓,溫暖又甜蜜。

溫馨提示:湯圓表皮由糯米粉製成,餡料內含糖量高,屬於高糖分、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以及胃腸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三、當歸生薑羊肉湯

在嶺南地區,無論是哪一個傳統節日,一家人團聚之時,總會燉上一鍋老火靚湯。冬天氣溫寒冷,不少靚湯的功效都以“滋補禦寒”為主。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羊肉湯”。在四川和部分北方地區,從漢代開始就有冬至喝羊肉湯的習俗。

在羊肉湯的眾多喝法中,有一款傳統葯膳最為經典——“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源於《金匱要略》中記載的方子——“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這道驅寒滋補的名湯原方藥材用量太大,我們將原方進行改良後,形成了下面這一道適宜現代大多數人群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材料:羊肉500g、當歸20g、生薑20g、孜然5g、山藥100g、白蘿蔔半個、3-4個去皮馬蹄、枸杞十餘粒

做法:

  1. 將羊肉清洗乾淨、切塊,首先加入清水浸泡約1小時,期間需數次換清水去掉血水。
  2. 浸泡後撈出,沖洗乾淨,冷水下鍋,大火煮沸後調小火再煮3min,撇去浮沫後撈出備用;
  3. 將焯水後的羊肉與生薑、當歸、山藥、白蘿蔔、馬蹄放入鍋中,加入孜然、料酒少許,加入清水沒過食材,燉煮一個半小時;
  4. 加入枸杞和適量鹽調味後,即可盛出。

(上述材料用量為2-3人份,具體用量可自行斟酌。)


食物養生檔案: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中,羊肉溫燥,大補元氣,當歸、枸杞補血,山藥健脾,配合生薑辛溫散寒,共助羊肉大補氣血。對於中老年人群中陽氣虛衰,明顯惡寒、怕冷、怕風的,具有明顯的暖身補血、強健筋骨的功效。因此,冬季每周都可以喝上一次。平日易疲勞、工作強度大、熬夜多的女性,且面白唇淡、怕冷、怕風的,也可以在冬季非經期每周喝一次

溫馨提示:感冒和消化不良的人群、處於經期的女性不建議飲用。此湯方建議在冬季飲用。


結語:

以上就是冬日強筋健骨美食分享!葯食同源,能在品位美食的過程中也對身體進行養護,是美事一樁!

如果這篇文章能幫到您,希望您點個贊,如果您還有任何不懂或想要了解的頸椎病、骨科等相關方面知識,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解答。

祝各位身體健康,我們下期再會!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