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沒時間鍛煉了!降低死亡風險,運動一分鐘也管用!

點擊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如果你是久坐一族,現在不要再說沒有時間鍛煉了。因為每天只需要抽出三四分鐘,就可以獲得鍛煉的好處,大大減少過早死亡的風險

這個好消息來自《自然-醫學》雜誌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人員藉助可穿戴式設備,對數萬名參與者的健康數據進行了七年時間的跟蹤,通過嚴格的統計方法發現,平時不鍛煉的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穿插幾次短暫的劇烈運動,也有顯著益處。

這裡說的劇烈運動包括了上班路上疾步快走、為了趕車而狂奔,或是帶孩子時陪玩得氣喘吁吁等。研究人員把這種類型的運動稱為VILPA(日常生活方式的間歇性劇烈身體活動)

這些運動模式看起來不像擼鐵、瑜伽、打球那麼“專業”,在過去的相關研究中,採用問卷調查時通常會被受訪者忽略。而這項新研究也正是對英國生物銀行(Biobank)數據庫中那些報告自己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進行了分析。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1.8歲,包括14000多名女性和11000多名男性。

圖片來源:123RF

儘管這些參與者都沒有專門抽時間去運動,但腕戴式追蹤器記錄可以通過步數、心率變化等數據捕捉到他們日常生活中“順帶進行”的身體活動。事實上,大多數(89%)的人日常生活中會有VILPA,多數持續時間不長,平均持續45秒,最多也就1分鐘出頭。平均來看,參與者一天內會有8次左右的VILPA。

隨訪的近七年時間裡,共有852人死亡,大部分是因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研究人員將參與者每天VILPA的量與死亡風險關聯起來進行了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與完全沒有VILPA的參與者相比,平均每天3次VILPA(以每次持續1~2分鐘計)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降低38%~4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48%~49%;每天VILPA持續時間平均4.4分鐘,全因和癌症死亡風險減少26%-3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減少32%-34%

圖片來源:123RF

“我們的研究表明,作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高強度間歇性活動,多做一些也可以實現與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類似的益處,而且多多益善。”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悉尼大學的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總結說。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運動有益健康的道理,只是因為工作忙、沒有場地等種種障礙而不能經常運動。不少研究建議,如果是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每周最好達到150~300分鐘;如果是高強度運動(例如競速跑),每周最好達到75~150分鐘,從而達到改善心肺健康和整體健康的目標。

而這項研究發現,那些常被忽視的“碎片化”身體活動其實也有不可忽視的健康價值,尤其是在沒有條件專門去健身房、球場,或是特地換上運動服裝、準備器械設備的情況下,只需在工作、學習或做家務、看電視的時候,見縫插針地爬個樓梯、加快步伐,都是大有好處的

現在就動起來吧!



參考資料:

[1] Emmanuel Stamatakis et al., (2022) Association of wearable device-measured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morta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100-x

[2] One-minute bursts of activity during daily tasks could prolong your life, says study. Retrieved Dec. 12, 2022 from https://www.sydney.edu.au/news-opinion/news/2022/12/09/one-minute-bursts-of-activity-during-daily-tasks-could-prolong-y.html

免責聲明:葯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葯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葯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