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是經驗總結性學科,從大量的前人經驗中找規律,再試驗,以結果矯正理論。強如李時珍,也只是整合了無數先輩的中醫經驗,編成《本草綱目》。作為當時頂尖的中醫,《本草綱目》中還有李時珍未經試驗就編入的方子,可見一斑。所以,魯迅說中醫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並非無理取鬧。李時珍偉大,但不經驗證就把古方編入《本草綱目》也是不負責任的。
前人的經驗,可靠也不可靠。氣候變化、水土變化、生物進化、地域差異,都會使中醫藥性質變化——輕則“方子”中的劑量不準,重則誤人性命。隔的時間越長,出偏差的可能越大。
先賢有詩為證:
正月茵陳二月蒿,
兩者區別莫混淆。
正月茵陳能治病,
二月青蒿當柴燒。
是說青蒿在正月採集可作為中藥“茵陳”,過了正月採的就只好當柴燒了。
千百年後,我國屠呦呦女士創製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青蒿,對待中國人不錯。
青蒿
經驗總結性醫學,除了中醫,還有藏醫、苗醫、佛醫、古印度醫等。面臨同樣的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也常說“結果導向型”。甭管科不科學,能治病救人就是“驗方”、良藥。
我支持中醫。但希望中醫學界慎重對待古方,就算70%古方是好的,那30%不靈甚至有害的古方也極其可怕,一定要剔除。
我是從見識了神奇的針灸開始支持中醫學的。
中醫借鑒道家學說、易學形成理論體系。我同意,不懂《易經》一樣可以成為一名好中醫。
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定型於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