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張膝蓋關節炎的方子!綜合調理,有效改善雙膝疼痛、屈伸不利

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談一張專治膝蓋關節炎的方子。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台機器,那麼膝關節就好像是最大的那根軸承,承受着整個人體的壓力。看似很強大,但其實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

膝關節炎是骨關節炎中最常見的一類,屬於中醫痹症”、“骨痹”、“膝痹”的範圍。

發病時會出現雙膝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大大影響生活質量。

中醫認為,膝關節炎的主要發病原因在於,人體內肝腎氣血隨着年齡減少,而肝主筋、腎主骨,肝血不能養筋、腎精不能充骨

加以正氣虛弱,不能抵抗風、寒、濕等外邪,風、寒、濕三氣夾雜乘虛而入,由此導致發病。

之前有位江蘇的老人,不遠千里過來找我看病,調理的就是這膝蓋的問題。

她是什麼問題呢?最大的癥狀就是雙膝反反覆復的疼痛,每次疼起來連路也走不了。

具體是怎麼引起的,自己也不清楚,直到疼痛發展為雙膝無法彎曲,伸直也很困難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時找到我的時候,老人已經到了完全無法獨立行走的地步,只能拄着拐杖勉強在人的攙扶下挪動幾步。

刻診,患者臉色蠟黃,我給她把了脈,也是又弦又細。

除此以外比較明顯的還有她的舌苔舌色偏紫暗,舌苔薄而黃燥

溝通後才知道,老人還有高血脂病史,食慾也不太好,經常大便不成形。

思考片刻後,我擬出一張方子,具體配伍如下:

牡丹皮當歸丹參,蒲公英,紅花,杏仁,黃連,玉米須,黃芪,黃精紅景天柴胡海螵蛸浙貝母

結果老人服藥12劑後,膝蓋的疼痛就有了明顯減輕,後又續葯12劑,膝關節的功能也得到了進一步恢復。

中醫治病,最大的特色就是從整體入手,不僅僅針對單一病症。

比如我剛提到的醫案里的患者,雖然是膝蓋疼痛的問題,

但是面色蠟黃、舌質發紫,是氣血虧虛的表現,

食慾差,大便不成形,是脾虛痰濕的表現。

所以,要想治病,就不能局限於膝蓋,而是要放眼於全身狀態的調整。

把氣血調好,膝蓋處的血運也會變好,把脾胃調好,整體的代謝提高,肌肉也會變得有力量。

所以你看我這方中用的葯,雖多但不雜,各有用處。

牡丹皮、當歸、丹參、紅花、紅景天,用於活血化瘀,解決血瘀的問題。

杏仁可以鎮咳、平喘、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潤腸通便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昇陽,益胃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以補氣見長,臨床主要用於肺脾氣虛之證。

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的功效,以滋陰為長,臨床主要用於肺脾腎三臟陰血不足之證,

二者配伍,一動一靜,動靜結合,具有氣陰雙補之效。

再加上黃連、海螵蛸、浙貝,也能起到健脾和胃抑酸的作用,改善患者胃中不適。

玉米須、蒲公英和紅景天,用於降濁去脂,有利於患者控制血糖和血脂

最後一味柴胡,疏肝解氣,促進患者脾胃功能的恢復,也改善氣虛血瘀的狀態。

這張經方,是中醫臨床上用於治療膝蓋關節炎的經驗之一,分享出來,是想告訴大家中醫是怎麼辨證施治,調治膝蓋關節炎的。

最後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結合年齡、病程、癥狀等辨證用藥,切不可照搬經方使用,調理的過程也需根據好轉情況調整組方。

祝各位健康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