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2025年04月08日14:43:11 健康 1871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很多人一聽到膝蓋疼,就趕緊怪罪給“爬山”這事,好像膝蓋的毛病都是一次大運動弄出來的。其實真不是那麼回事。

日常生活里那些你以為沒啥的小動作、小習慣,才是一點點把膝蓋給“搞垮”的罪魁禍首。越是頻繁,越是容易忽視,越可能成為壓垮關節的那根稻草。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爬山這種行為,雖然強度大,但大多數人一年也去不了幾次,可那些每天都在做的動作。

比如蹲、跪、樓上樓下地跑,或是身體超重卻又不愛動的人群,這些才是讓膝蓋不堪重負、慢慢出毛病的根源。

膝蓋不是被一兩次用壞的,而是被長期的錯誤方式一點點壓垮的。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長時間蹲着或跪着

有些人覺得,蹲着幹活、跪着擦地,這不就是常規動作嘛,祖祖輩輩都這麼干,也沒聽說哪個人因為蹲一蹲就出問題了。

可現在不是過去,工作和生活節奏變了,蹲跪的時間更長、頻率更高,而且身體素質整體下降,這一蹲一跪,反而成了壓垮膝蓋的慢刀子。

膝蓋這個關節說到底,是個滑輪結構,靠韌帶、半月板軟骨協作完成動作。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而一旦你長時間維持在彎曲的狀態,那滑膜液循環就會變差,關節腔的壓力升高,半月板長期受擠壓,軟骨的磨損是悄悄地在積累的。

一位常年蹲着干園藝活的人,50歲不到,膝蓋已經出現明顯積液和軟骨磨損。醫生一問,原來他每天最少蹲4小時。

要知道,膝關節本身沒有多少“回血能力”,它不像肌肉,累了還能通過血管修復,而軟骨一旦磨損,就跟橡皮擦掉了層表皮一樣,不僅補不回來,還容易讓骨頭直接接觸骨頭。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蹲跪的時候,這種磨損是最嚴重的,而且蹲的姿勢很多人是錯誤的,膝蓋前沖超過腳尖,受力不均,髕骨和股骨直接撞擊,一點潤滑都沒有,就像是干磨。

有人說自己才30多歲膝蓋就咔咔響,很多時候就是從頻繁蹲起、跪地擦地開始的。

而且長期這樣做,很多人根本沒意識到,肌肉其實在萎縮。

大腿的股四頭肌如果不練,膝蓋的穩定性就會越來越差,一旦你蹲下去,靠的是骨關節硬撐,而不是肌肉分擔力量,這個時候的膝蓋就像沒有支撐的橋樑,壓一壓還能承受,一旦壓久了、壓重了,就要垮塌。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經常上下樓

上下樓聽起來不算劇烈運動,很多人覺得爬樓鍛煉腿部力量,其實沒錯。但問題在於,頻率過高、樓層過多,尤其是“下樓”這個動作,本身對膝蓋的衝擊,比你在平地跑步還要大。

下樓的時候,你身體每往下一步,膝關節所承受的重量不是你的體重,而是體重的三到四倍。而這個重量,幾乎都是落在髕骨與脛骨的交界處,也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那一塊。

有個住六樓的退休老人,出於鍛煉目的每天堅持上下來回三次,結果兩年後出現嚴重髕骨軟化症,不得不安裝電梯。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這個“倍數重壓”概念,很多人都沒意識到。爬樓看起來輕鬆,但關鍵是你是用什麼方式去爬的。

下樓尤其危險,是因為在下踏的那一瞬間,膝蓋處於一種“被動承壓”的狀態,大腿肌肉沒發力,所有的衝擊直接由膝蓋硬接。

如果再加上膝關節的本身已經有點勞損,比如輕微的半月板撕裂、軟骨邊緣磨損,那這個衝擊就是直接加劇損傷,等於一邊走一邊加速磨掉膝蓋的“保護層”。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而且上下樓這種動作,是一種持續性的“離心運動”,意思是肌肉要在伸長的狀態下發力維持關節穩定,而這種拉長發力,比起普通靜力運動更容易讓肌肉疲勞。

長時間下來,膝蓋周圍的肌肉一旦力不從心,軟組織代償能力下降,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最後形成慢性勞損,到了那個時候,即使你休息了,傷害也不會自己消失。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體重超標卻缺乏鍛煉

很多人誤以為胖了膝蓋才壞,覺得減了重就能保護膝蓋。其實更大的問題,是胖人通常不愛動,不愛動才是最毀膝蓋的“軟刀子”。

你看,關節本身就像一個潤滑機器,得靠運動時滑膜分泌關節液,來滋養軟骨、潤滑關節。而長時間缺乏運動,不僅讓這些潤滑液分泌減少,還會造成肌肉退化。

沒有肌肉,就像汽車沒減震,一有衝擊,直接撞在輪軸上。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一位年輕的辦公室職員,長期久坐且體重偏重,三十齣頭就出現關節彈響和爬樓困難,被診斷為早期膝骨關節炎

而且胖人走路的方式往往是不標準的。因為承重太大,身體會下意識地調整步態。

比如外八、內扣、拖步,這些小動作其實是身體在“分攤”壓力,但長久下來卻造成膝蓋內外側受力不均,加速軟骨磨損。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而且大部分體重超標的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很少鍛煉股四頭肌和臀大肌,這兩塊肌群是穩定膝關節的關鍵,等於說膝蓋完全處在一種無保護狀態下承重運作。

還有個更被忽視的問題:肥胖人群普遍有慢性炎癥狀態,這種慢性炎症不僅影響內臟,還會對關節軟骨產生持續的“侵蝕”效應。

脂肪細胞能分泌大量促炎因子,比如IL-6、TNF-α,這些因子會激活軟骨降解酶,讓膝蓋的軟骨在毫無自覺中被“化掉”。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摩擦性損傷”,而是化學性破壞,一點點瓦解膝蓋的結構。

如果這類人還不喜歡動,那問題就更嚴重了。研究數據顯示,肥胖者如果每天步數不超過3000步,發生膝骨關節炎的風險比體重正常但愛運動者高出3倍。

而且這種風險在40歲以後會陡然上升,因為隨着年齡增長,骨密度下降、軟骨再生能力本身就變差,和體重形成“雙重打擊”。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很多人怕動是因為怕痛,但事實是,不動才是疼痛的真正源頭。正確的方式不是靜養,而是有計劃地強化下肢力量,比如抗阻訓練、深蹲配合支撐器械、平地快走,都是對膝蓋有保護意義的。

這三種行為,說到底,都是“日常小事”的集合,但它們帶來的損傷卻是一點點“存款式”的積累。

膝蓋不是一下壞掉的,而是在你一天天蹲跪、樓上樓下、不願意動的過程中,慢慢地磨、慢慢地扛,直到有一天連下樓都覺得吃力,才意識到,原來最傷害膝蓋的,從來不是爬山。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不是極限運動的問題,而是我們對“正常行為”缺少了必要的防護意識和科學理解。

膝蓋這個地方,撐得住短期衝擊,卻怕的是長期錯誤的堅持。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保護膝蓋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梁雙.膝蓋受損往往不可逆,保護膝蓋很重要[N].醫藥養生保健報,2024-03-11(015).

醫生提醒:最傷害膝蓋的行為,不是爬山!而是頻繁的去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 天天要聞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最近,90後李力(化名)總覺得眼睛不對勁,時常感到乾澀,看東西也變得模糊起來。不僅如此,他發現自己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變形的情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告知他,他的眼睛問題與肥胖引發的高血脂密切相關。國家喊你來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本周末天氣變化劇烈,雷電、暴雨、大風、沙塵紛紛登場。在重慶,一場雷電暴雨過後,一些人突然出現了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當天夜間,重慶各大醫院急診患者開始驟增。為何同一時間會有這麼多癥狀相....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 天天要聞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柳芽抽新,薺菜破土,又到一年代謝重啟黃金期!糖友們快收下這份《春日控糖四部曲》讓血糖與春花共舞,健康共春光一色。【時令煥新·春鮮甄選】✅香椿豆腐:天然胰島素搭檔頭茬香椿含鉻量是菠菜3倍,搭配高蛋白嫩豆腐,激發細胞糖代謝活性。切記焯水去亞硝酸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 天天要聞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4月13日,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的消息,衝上多條熱搜,引發熱議。12日晚,齊思鈞在個人社交平台進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公開自己在2022年確診雙相情感障礙的經歷。直播截圖齊思鈞稱,自己服用了一年的雙相情感障礙藥物,同時進行了為期大概兩年半的心理諮詢。他表示:“一切都過去了,我經歷過來了,一切都在向好...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有關。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徵,長期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從而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根據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