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訊 1月26日是第72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8屆“中國麻風節”,珠海目前仍有8名麻風病休養員居住在中山市大茅醫院。近日,來自珠海、中山的相關部門領導,在廣東省慰問團帶領下,前往中山市大茅醫院,看望和慰問麻風病休養員、醫務工作者。
實地了解休養員醫療、康復與生活狀況
鼓勵防治工作者做好康復服務
活動期間,慰問團一行走進大茅醫院歷史陳列館、診療室、居民活動室、休養員宿舍等場所,實地了解休養員的醫療、康復與生活狀況,與部分休養員和醫務人員親切交談,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

活動現場。
慰問團一行鼓勵休養員安心休養,保重身體,國家和政府會一直關心和關愛他們,並希望麻風病防治工作者大力發揚以人為本、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繼續做好麻風病人康復服務。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還設計、張貼了珠海發展大事記海報,使身在異鄉的老人們了解珠海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感受來自家鄉的溫暖。
據介紹,珠海市自1996年以來就達到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目標,全市及各區麻風病患病率均控制在1/10萬以下。目前世界各國已進入消除麻風病危害的攻堅階段,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了“向零麻風邁進”的目標,後續珠海麻風病防治工作仍然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全社會共同努力。
活動期間,珠海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張瑞珊帶隊,會同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市殘聯、市第三人民醫院、斗門區僑立中醫院等單位領導以及愛心企業負責人參加慰問活動。
麻風病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治癒
若懷疑感染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據介紹,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主要累及皮膚和周圍神經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根據患者免疫功能狀態,麻風病可分為結核樣型麻風(TT)、界限類偏結核型(BT)、瘤型麻風(LL)、未定類麻風(IL)、中間界限類(BB)等類型,多菌型麻風病(主要包括BB、BL、LL三型)具備一定傳染性。
麻風病的傳播途徑包括直接傳染、間接接觸傳染。通過呼吸道吸入以及破損的皮膚接觸致病的麻風桿菌,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飛沫或與病人長期密切的皮膚接觸可致直接傳染;健康人如有破損的皮膚,反覆接觸含有麻風菌的污染物,如土壤、器具等,有可能間接感染。
此外,蚊叮蟲咬不會傳染麻風病,麻風病也不會遺傳,不過父母若有麻風病而不進行治療,因生活在一起、密切接觸,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據悉,正常人群對麻風桿菌大多有天然免疫力,感染後真正發病的很少。目前麻風病已經有很好的治療手段,吃藥1-2周後病人的傳染性即可大大減少,只要早期發現並規範化治療1—2年,基本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可以得到很好康復。
相關部門提醒廣大市民,國家對麻風病的診斷和治療實行免費政策,一旦懷疑得了麻風病,應當儘早到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診。
“珠海大健事” 欄目出品
統籌:南都記者 王靖豪
課題組成員:張景淞 曾奎達 韋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