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2024年11月22日07:53:04 健康 1992

11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小雪也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預示着冬天真的到來了。

進入小雪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低,多地將迎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因此,此時養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小雪至,身體這8個部位要保暖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綜合內科住院醫師袁清潔2023年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小雪之後,養生關鍵在於“防寒保暖、避寒就溫”。做好身體8個部位的保暖,可有效地保衛人體的陽氣,預防疾病的發生。

1. 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因此,寒冷天氣千萬不能讓雙腳受涼。

建議: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天氣好時,也可踢毽子、走路,鍛煉下肢、抬高下肢,提高禦寒抗病能力。

2. 腰部

腎喜溫惡寒,腎氣有溫煦全身陽氣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寒腎氣受損,就會立刻“鬧情緒”,人就會感到怕冷、無力。

建議:日常生活中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 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建議:冬季外出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4. 脖頸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一旦受寒,容易導致有肺部癥狀的感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等疾病的接踵而來。

建議: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頸椎病、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5. 腹部

腹部為人體臟腑之氣結聚之處,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

建議:老人、兒童及經常胃部不適人群,不妨在出門時多穿一件外衣,夜間睡覺時腹部蓋上被褥,避免腹部受寒。

6. 膝部

膝部是人體重要部位,若不注意膝部的保暖把膝蓋露在外面,可導致關節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建議:保護膝關節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尤其騎車出行更需要注意護膝保暖。

7. 鼻子

鼻子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建議:冬季外出時戴個口罩。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後,沿鼻樑、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8. 背部

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建議: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後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小雪養生,注意三點不要做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醫師冷炎2023年在CCTV生活圈刊文提醒,小雪養生要注意三點不要做。

1. 不要久坐,動靜結合

小雪時節,氣溫降低,戶外活動變少,室內停留時間較長,加之久坐不動,容易使人體新陳代謝減緩,血液循環較慢,從而引發身體不適。此時,需加強運動來提高新陳代謝水平,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抗寒能力,預防季節性感冒。

2. 不要亂補,適當食補

雖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但也要講究飲食合理,營養均衡,防止給身體造成負擔,從而引發病症。飲食要以“營養豐富而適量”為原則,肉類果蔬都需根據自身情況來攝取,不可暴飲暴食,種類單一,容易影響身體吸收代謝。

3. 不要熬夜,充足睡眠

早睡可助陽氣,保持身體溫熱;晚起可養陰氣,等到日出勞作時,能夠躲避嚴寒,使其溫暖,從而平和陰陽。充足的睡眠有益於藏精補氣,健脾益胃,強筋健骨,熬夜則會損傷腎精,使身體免疫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可適當賴床,增加睡眠,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床洗漱,鍛煉身體。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

1. 吃:溫補食物能禦寒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腎病科主治中醫師黃艷華2024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小雪時節,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抵禦寒冷,因此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可適當進食羊肉、桂圓、大棗等溫性食物,也可吃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板栗、山藥、芡實、核桃、豬腰等。

2. 喝:補充水分防乾燥

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病科微信公號2021年刊文指出,小雪時節天氣乾燥,應及時補充水分。小雪節氣多喝溫水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蔔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小雪至,寒冬始!小雪養生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圖

3. 苦:吃苦味食物去火

小雪節氣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補充水分,防止“內火”產生。此外,“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小雪時節可選擇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食用,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的作用。

4. 曬:多曬太陽解煩憂

袁清潔醫生指出,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不僅能“曬走”抑鬱情緒,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有益於補鈣強健骨骼。

5. 動:溫和運動強身體

小雪時節,氣溫偏低,陽氣閉藏,運動養生當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如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散步等,並可以適當伸展、擴胸等。冬季主閉藏而勿妄泄,運動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應以微汗而不流汗為度。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 天天要聞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白天運動、睡前聽白噪音、吃褪黑素……經常失眠的人,為了睡個好覺可能會嘗試各種辦法。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飲食對睡眠的影響:鉀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也會導致入睡困難。研究顯示,嘗試高鉀晚餐能幫助改善睡眠。補充足夠的鉀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調節血壓、增強神經遞質功能,進而幫助入睡和改善睡眠質量。1身體...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 天天要聞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倪海廈先生的中醫智慧金句摘錄(附白話解讀):1. "西醫是治人生的病,中醫是治生病的人" (直指中醫整體觀,把人當宇宙調平衡)2. "當你開始覺得口渴,身體已經缺水三天了" (揭示中醫"治未病"精髓,癥狀是最後的報警器)3.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要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這可不是鬧着玩的,關乎大家的健康呢!在日常生活中,進食時的一些異常情況,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搞不好就是癌症在悄悄靠近。可不是嚇唬大家,這可是真真切切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 天天要聞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長壽區人民醫院訂閱號”5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稱,當天,有群眾反映我院醫生李某某疑似飲酒上班的情況。我院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核實。目前,李某某正在接受相關調查。我們將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我院將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監督和支持...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 天天要聞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5月3日,位於凈月高新區的巴蜀映巷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由巴蜀映巷攜手吉林省康復養老聯合會合力打造的“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在這一天正式啟幕。此次活動以“傳承國粹,健康同行”為主題,致力於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活動為期3天。一大早,巴蜀映巷就迎來了眾多滿懷期待的市民,他們有序排隊,渴望得到資深中醫專家...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 天天要聞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王阿姨今年65歲,平時除了照顧孫子,喜歡出去跳跳廣場舞,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最近她感覺自己身體明顯不對勁,跳舞沒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有時候還頭暈腿軟。“難道年齡大了真的不行了?”她心裡犯嘀咕。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癥狀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