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郭姍姍
五旬男子頓頓少不了肉,尤其愛吃五花肉、羊腿、烤串,還每天煙不離手,沒想到數根心大血管嚴重堵塞,且鈣化嚴重,還有一根離奇地在影像檢查時“消失”,武漢亞心總醫院心血管內外科專家團隊鑿開冠脈“隧道”,植入3枚支架,為患者打通“生命通路”,近日,患者恢復平穩,心臟供血得到改善,已康復出院。
角辻曉教授 (右)、王江友主任為患者做手術
男子頻發胸痛,心血管“消失”一大段
57歲的劉先生(化姓)家住新疆,身體一直不錯。可近一年來,他常在活動後感到胸痛,並有灼燒感。直到數月前,劉先生在家搬重物時,突然一陣胸痛襲來,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診,沒想到被診斷為急性心梗。
緊急上了手術台後,醫生進行血管造影時發現,除了冠狀動脈前降支有嚴重堵塞外,右冠脈的一大段血管莫名“失蹤”了,推測可能是因為慢性完全閉塞,導致血管無法顯影。於是,在緊急處理了急性心梗後,醫生建議轉至大醫院進一步治療。
9月中下旬,劉先生來到武漢亞心總醫院就醫。該院心血管內外科醫生王琛接診後發現,冠狀動脈血管閉塞段超過了2厘米,且鈣化嚴重,影響範圍大,可確診為“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cto)”。
“由於‘血管垃圾’的沉積時間過長,逐漸變成了‘硬石塊’,並將血管堵得嚴實,繼續手術開通血管,但手術的難度非常大。”該院心血管內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江友表示。
據了解,開通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手術,被心血管學界公認為冠脈介入手術中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一種,因此又被稱為心臟冠脈介入治療“最後的堡壘”。
一根導絲撬通“攔路虎”
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右冠脈近端閉塞,前降支血管中段嚴重狹窄,右冠脈向大部分右心、小部分左心供給血液,一旦受損便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
為儘快解決患者問題,武漢亞心總醫院邀請國際著名冠脈專家角辻曉教授指導手術。術中,王琛先用導絲“探路”,但由於血管被堵且嚴重鈣化,血管不顯影,他無法找到介入的端口,如果貿然疏通,可能捅破血管。
角辻曉教授小心翼翼地將導絲穿過左冠至右冠後側支循環,逆向通過導絲,逐步鑿開鈣化、閉塞的血管,並進入了堵塞段。
角辻曉教授(右)、王琛醫生在手術中
隨後,王琛通過切割球囊進行預處理,順利植入3枚支架,開通了被完全封堵的血管。術後,劉先生的胸痛也有了明顯緩解。
“在跳動的心臟血管‘叢林’中遊走,毫釐之差都會讓病情驟然變化,對醫生的操作手法、手術經驗和術中心態都是巨大的考驗。”王琛表示,由於血管的閉塞時間長,病變異常堅硬,同時伴有血管迂曲、鈣化等,導絲難以通過,且容易誤入“假腔”,介入治療往往成功率低、術後併發症高。
角辻曉教授表示,手術的成功,可改善患者的心臟供血,增加心肌電活動穩定性,減少心律失常事件,防止急性心梗的發生。
別讓這些危險因素給血管“添堵”
“好好的怎麼會導致血管病變呢,自己也沒察覺到!”對此,劉先生疑惑不解。
醫生詢問他的生活習慣時,發現了諸多問題。原來,劉先生平時愛吃肉、狂抽煙,據他描述,自己是30年的“老煙民”,每天至少抽一兩包煙,飲食上更是無肉不歡,尤其愛吃五花肉,年輕時甚至一頓能吃一隻羊腿,或是幾十串肉串。後來體檢發現血壓也飆高,但一直控制得不好,他也沒太放在心上。
“這些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都是給血管‘添堵’的高危因素。”王江友表示,長期高脂飲食會導致膽固醇升高,進而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管堵塞風險。同時,吸煙可損害血管內皮功能,使機體處於炎癥狀態,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和血栓形成。加速血管老化和堵塞的進程。另外,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不良結局的明確危險因素。
慢性閉塞發展的過程很緩慢,猶如“溫水煮青蛙”,王江友提醒,如果在靜息狀態下出現的胸痛,可能是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警示;若活動時胸痛,在休息後減輕,說明心肌供血不足;如果胸痛持續存在,並伴有呼吸困難、噁心或出汗,這可能是嚴重心臟病發作的跡象,需要立即就醫。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