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傾力四年突破臨床痛點——全球首創心臟肥厚手術“心”奇蹟

2024年05月19日08:15:09 健康 1863
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傾力四年突破臨床痛點——全球首創心臟肥厚手術“心”奇蹟 - 天天要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童萱

5月17日,來自南京的28歲小伙李先生髮來的一段健身自拍視頻,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外科主任魏翔興奮不已,他的思緒也悄然被拉回兩年前。

2022年4月,魏翔主刀為李先生進行了世界首例經心尖微創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4刀切除7克心肌,術後1小時就清醒拔管……首次手術效果喜人,魏翔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

四年光陰傾注,魏翔將創意理念化為現實,突破傳統開胸手術標準,全球首創微創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旋切器械和手術,為患者開闢希望的新路徑,讓健康之光照進曾經黯淡的生命。

於削菠蘿中獲得靈感

首創心臟手術器械與術式

“我們只需要切除心臟里很小一塊心肌,真的需要如此大動干戈嗎?”從醫20餘年,這一困惑始終縈繞在魏翔心頭。

作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簡稱:肥心病)長久以來對全球醫療界構成巨大挑戰,更是威脅廣大青少年及運動員生命的無聲陰影。60多年來,世界各國一直沿用由美國Morrow教授創立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術治療該病,但該術式被認為是心外科最難掌握、最難推廣的手術之一。

目前我國保守估計約有200萬至500萬肥心病患者,但每年接受手術者不足1000例。

“能做開胸手術的醫生太少了,願意做開胸手術的病人不多。”手術需要將胸骨鋸開20厘米左右,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下進行操作,創傷大、難度高,手術視野局限、風險大且恢復慢,多數患者聞之卻步,轉而選擇服用藥物保守治療,但藥物僅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梗阻”。

正當魏翔在傳統手術方式的局限中感到束手無策之際,命運的啟示在不經意間降臨。

2018年3月一個難得閑適的周末,魏翔在武漢江灘散步,一名果商削菠蘿的動作吸引了他的目光——刀片穿心,旋轉而下,果心隨之抽拉而出。

這一刻,思維的火花迸發出來。

他思忖着:“是否能效仿削菠蘿原理,做一把具有旋切功能的手術器械,改變開胸後從心臟大動脈進入的路徑,從心尖進入心臟內部,‘不開胸、不停跳’切除增厚的心肌組織,並帶出體內?”

這一大膽的想法如果成真,心肌手術將能夠更精準地切除肥厚心肌,患者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未發現類似手術方式和器械,魏翔興奮地跟助手方靜副主任醫師在辦公室熱烈討論,並邊比畫邊激動地說:“先去申請一個專利!”

一周後,魏翔帶着繪製的器械草圖,馬不停蹄趕赴北京,請工廠依據圖紙加工出實體器械模型。沒有等靠要,魏翔決定先主動出擊,多方聯絡。

“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我們投入?”2018年4月的一個早上,加上魏翔微信後,湖北省先進手術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雲心裡就一直打鼓,“沒想到,魏教授中午就從同濟漢口院區趕到光谷,帶來了一沓厚厚的專利和產品設計的原理動畫,以及此前在北京做的樣品草稿圖紙。”

“頭一次看到一位醫生,對器械創新如此執着。”得到孫雲認可的魏翔信心大增,立即加快與工廠溝通加工真實成品器械的步伐。

在臨床與實驗間建立互動

交叉攻克世界性難題

一項創新醫療器械的誕生,離不開臨床醫生、醫學工程師與實驗室研究人員的默契共鳴。不久,通過東湖科學城醫療器械創新轉化平台,魏翔找到了一家武漢本土的生物科技企業,幫助改良心肌旋切器械。

器械進入心臟後,與心肌組織之間還有一些間隙,影響心肌組織的切割。此外,初代器械進入豬心臟後,在彩超下有超聲偽影,嚴重影響手術視野。

“超聲偽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聯合公司的材料部門、機械部門和檢測部門,開展器械外部塗層工藝的攻關。”生物科技公司項目總監徐帥回憶,魏翔教授在豬心實驗現場的每一次實踐,都成為他們改進工藝的寶貴信息源泉。

成功並非源於辛勞的簡單堆砌。3年試製、實驗、改進,7次原理樣機迭代……歷經無數次策略調整和工藝優化,團隊終於制出定型樣機,並在此基礎上原創出心肌旋切技術,獲得包括國家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在內的近20項專利。

實驗室里,心肌旋切技術的操作越來越完善。但它究竟“靈不靈”,還要到臨床中去檢驗。技術研究轉化到臨床應用是醫生要解決的更大難題。

“不能等、靠、要,專家要走出去才能闖出一片天!”魏翔的這番話,很快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共鳴。不久,各類資源如磁石般聚攏,省科技廳幫他申請科技部“數字診療專項研發項目”;東湖高新區與企業共建創新轉化研究院,提供技術資源和金融資源……

從動物實驗到臨床使用,挑戰猶存。

豬心切除只能切一刀,通常僅移除0.5克組織,對比之下,重度病患則需去除5至10克組織,是豬實驗的10至20倍量級差,且手術工具需頻繁出入心臟,這無疑增添了臨床實踐的複雜度與難度。

實驗相關論文在投稿時屢屢碰壁,質疑聲也隨之而來。“這不就是做了一個大號的心肌活檢嗎?”“60公斤的豬切0.5g,放在人身上不起作用。”

面對臨床實踐與實驗環節中出現的種種差異與隱藏風險,魏翔坦言,自己也有過彷徨與動搖,但最終選擇堅韌。他一方面向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投遞研究成果,力求科學界的認可;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臨床試驗的申請,期許這項創新技術能在實際救治中驗證其價值。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拓展心肌切除術應用

從創意到產品,從產品到應用,魏翔用了四年。

2022年4月,魏翔團隊終於迎來勝利曙光。在湖北省創新轉化醫學研究院的中試平台,這套經心尖心臟不停跳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設備通過驗證,手術應用於臨床試驗的倫理也同期獲批。

而後又是從零開始,逐步累積起十例、百例的病例。“為了讓更多病人安心,了解並認可這項新技術,我不能出一點差錯。”魏翔始終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將新技術的成功率鎖定在100%。

2023年6月,一位年僅30歲的父親因肥心病突發胸痛而不幸離世,留下9歲的女兒同樣遭受着胸痛折磨,生命處在危急緊迫之中。

“別怕,我們一定可以成功!”魏翔以無比的耐心和深切的關愛,讓母女倆下定決心接受手術。採用全新技術,魏翔成功為小女孩實施了微創肥厚心肌切除手術,重燃其生命之光。

“技術的發展應當緊貼患者需求。”魏翔不斷擴大手術適應範圍。從77歲的老者到8歲的孩童,受益患者的年齡不斷刷新。“這不僅是對醫療技術的推動,更是對人性化關懷的深刻理解。”魏翔認為。

這項革命性技術的成功應用,讓原本四五個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至一小時;手術量從過去一年內僅能安排十例左右手術,到現在一天內即可完成九台,患者的治療機會得到極大提升;術後患者從需要插管兩天,到如今縮短至一周內即可康復出院,手術風險大大降低。

“在肥心病外科領域,我們正在實現由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2023年12月,國際頂尖雜誌《JACC》開篇文章刊發了魏翔團隊的首創研究成果。隨刊發表的評論文章寫道,此術式是心外科間隔心肌切除術領域的開拓性突破。

今年5月,魏翔受邀到全球排名第一的心血管綜合診療中心——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進行學術交流,獲得該中心心外科、心內科及超聲影像科等多位專家的高度讚譽。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聞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而感到擔憂和困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輕男士來到我的門診,他因為最近感覺小腹不適,於是做了一次B超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前列腺出現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聞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熱得離譜啊!”張大爺扇着手裡的蒲扇,汗流浹背地說道。他和妻子劉阿姨正和對門的老鄰居李叔李嬸在小區對面的公園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