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大便不成形、或者粘馬桶、有時候痰多吐不完、還容易腹脹腹瀉、平時還總是倦怠乏力、不想動彈、伸出舌頭來一看,舌頭兩邊有一圈的牙齒印。這個時候,不少人都會覺得自己是脾虛濕氣重導致的,就會用一些參苓白朮散這樣的健脾運濕的藥物,但還是反反覆復的,不能根治,有的人甚至用了之後沒一點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中醫認為,人體水液一共分為三個源頭,分別是水之上源肺,水之中源脾胃,水之下源腎。這三個源頭,無論哪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水液的代謝,造成我們濕氣重的癥狀。所以濕氣重,用了健脾的藥效果還不好的,就不能只補脾胃了,還需要從肺跟腎上考慮。
今天,我就來教大家參苓白朮散如何搭配,做到上補肺氣,中補脾氣,下補腎氣,從頭到腳祛濕氣。
首先,參苓白朮散搭配玉屏風散,可以補肺益氣、脾肺同調。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就是說肺氣可以調節體內水液的運輸,分布和排泄。如果肺功能減弱了,人體就會出現出汗多、尿液少、容易感冒、水腫、咳嗽咳痰等現象,還總是氣喘吁吁的,並且脾胃也不好,看舌頭還會發現舌頭濕潤、舌苔白厚、舌尖凹陷。這時我們就可以在參苓白朮散的基礎上搭配一個玉屏風散,它倆共同使用,可以起到補肺益氣、脾肺同調的效果。
其次,參苓白朮散搭配二陳丸,可以燥濕化痰。
如果我們脾虛嚴重,就會導致體內的濕氣非常的多,從而凝聚在一起形成痰濕。痰濕體質的人往往體型肥胖、肢體困重、口中黏膩或口淡、咳嗽痰多,或者伴有關節疼痛的癥狀。這種情況就需要優先化痰了,但參苓白朮散的祛濕能力還不足以化痰,這時候就需要請外援了,我們可以參考一個二陳丸來與參苓白朮散進行搭配,可以起到燥濕化痰、健脾理氣的效果,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源上祛濕化痰。
最後,參苓白朮散搭配右歸丸,可以溫陽補腎。
腎主持和調節人身體里的水液代謝,如果腎陽虛了,溫煦身體的功能變差,身上的水液就會一直停着,不能被溫化,那我們也會出現怕冷、腰膝酸軟、四肢水腫、尿頻、尿急、排便次數增多的癥狀。這時候就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再搭配使用一個右歸丸,來溫補腎陽、補足身上的陽氣,增加化濕的能力。
那麼,以上就是參苓白朮散的幾種常見搭配使用方法,健脾祛濕、補肺益氣、溫陽補腎、燥濕化痰,真正做到上補肺氣,中補脾氣,下補腎氣,助你祛除一身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