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小講堂
《芳草百味》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攜手廣州新聞資訊廣播聯合推出,在“廣東省中醫院”微信公眾號、廣州新聞電台FM962(逢周六日下午12:30分)《周末健康課堂》節目推送。
本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支持!
敬請關注!
主持人: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此時也正是野菜生長旺盛的季節。民間有句俗語:春食野菜勝補藥。尤其清明節前後,氣溫上升但濕氣重,我們不妨試試用野菜祛濕。本期的《芳草百味》鵬鵬就請來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的鄧鳳翹中藥師同大家講下有“恩平一絕”之稱的簕菜。

藥師:
簕菜學名叫白簕,又有鵝掌簕、三葉五加、三加皮、刺三加、白刺尖等別稱,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白簕的幼嫩枝葉。白簕一般生長在溪邊,山腳路旁及丘陵地的灌木叢中,主要分布在秦嶺南部以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在廣東主要分布在恩平及周邊山區。
簕菜作為野菜食用已有悠久歷史。尤其恩平人於上世紀初已開始採摘食用。由於其獨特口感,甘涼脆爽並帶有清香微苦的味道而被廣大食客青睞,眾口皆碑。隨着食用的增多,恩平簕菜已經由野生變成了人工種植,並於2015年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簕菜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並且還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簕菜能“解百毒”。《中華本草》對其記載更詳盡:白簕“味苦、辛;性微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濕斂瘡。主要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胸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刀傷,癰瘡疔癤,口瘡,濕疹,疥瘡,毒蟲咬傷。”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簕菜還具有抑菌、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增強肝臟代謝等功能。
春日當前,正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我們可以隨手採摘一些剛抽出的簕菜嫩芽尖,趁鮮滾一份簕菜鯽魚湯,不僅可口鮮甜,而且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簕菜不但可烘乾用來煲燙飲用,還可深加工制茶,泡出來的簕菜茶口感甘醇,芳香濃郁。簕菜晒乾後還可以打粉,用於烹調和食品加工,如做簕菜燒餅、簕菜糕、簕菜月餅等。
各位朋友要注意,簕菜嫩枝上有軟刺,食用時要稍當心。體質偏寒的朋友,則不建議多食。
鄧鳳翹

廣東省中醫院中藥師

芳草百味 | 那些不太常見的“參”
芳草百味 | 茯苓和土茯苓,竟是兩種藥材?
芳草百味 | 葯食兩用的“小草”,看您認識嗎?

執行編輯:王軍飛
審核校對:張靚雯
責任編輯: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