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喝茶已經喝了幾千年了,對於“茶”,我們可以說是寵愛至極。
但偏偏有一種“茶”,每家每戶避之不及,那就是隔夜茶。
之前就有老人常說,隔夜茶有毒,過夜以後必須要倒掉換新的茶。甚至還有一句俗語:“隔夜茶,毒如蛇”。
但也有人質疑,明明從早上到晚上,和從晚上到早上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這隔夜茶就不能喝了呢?隔夜茶真的有毒嗎?
“隔夜茶”的毒從何而來?
說起“隔夜茶,毒如蛇”,相傳有一個小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悶熱的夏天,一家婦人正在家裡給孩子洗澡。洗着洗着,孩子就鬧着口渴要喝水。
這時,婦人恰好看見自己手邊的桌子上有一杯過了夜的茶,她順手拿給孩子喝。
結果,就在婦人轉頭放杯子的工夫,喝完茶的孩子就消失不見了,而洗澡水竟也成了腥臭的血水。
這是怎麼回事兒?
原來在前一天晚上,這杯茶水就放在了桌子上。而杯子正上方的房梁處,有一隻壁虎趴在那裡。
在民間傳說中,壁虎有劇毒,如果不慎碰到它的體液,就會全身潰爛,化成血水,誤食了它觸碰過的東西也會死去。
夜間,壁虎的體液就滴入了這杯茶里。而這個孩子就因為喝下這杯有壁虎體液的隔夜茶後,化作了一灘血水。
這個小故事聽起來雖有些荒謬,但因為是記載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因此廣為流傳。
“隔夜茶”真有毒嗎?
慢慢的,不少人信以為真,“隔夜茶,毒如蛇”這句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再加上長時間放置的茶水,顏色會加深,變成黑乎乎的,讓人下意識的認為這會危害身體。
有不少人說隔夜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超標,長時間飲用會引發癌症。所以,很多人直接給隔夜茶宣判了“死刑”,認定隔夜茶就是一種“毒藥”。
不過,關於亞硝酸鹽的說法,早在幾年前,便被證實為謠言了。
當時,央視的一檔節目選取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三種常用的茶,在晚上9點泡了滿滿三杯,放了一夜之後,第二天將這三杯“隔夜茶”送去檢驗。
結果表明,隔夜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符合國家規定,對人體沒有危害。
“隔夜水,毒如蛇”的謠言被擊破了!
當然,一些濃茶,經過專家論證,沖泡時間超過一定限度以後確實會產生一些副作用的物質,而且口感會變差。
在這裡,還是想提醒大家,“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而且茶湯里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能不喝還是不喝了吧。
不過,“隔夜茶”沒毒,我們泡茶的水,卻要注意一下。
平時不管是喝茶還是喝水,都不要喝太燙的,很容易對我們的食管造成傷害,這一點還是要注意,雖不是絕對的,但“防患於未然”還是可以的。
關於這個隔夜茶,你有喝過嗎?有什麼經驗,不妨分享一下吧~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於互聯網。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