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都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細胞,通常會導致關節僵硬、疼痛和腫脹、活動受限和體力下降,以及疲勞等全身不適。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感冒或者流感,根據一項調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在冬季流感季節尤其明顯。
為什麼
免疫系統的問題:有些患者認為自己的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才會得這種病,因此理解為免疫力強,但事實正好相反,這種病的特點是免疫系統攻擊自身能力強,攻擊外來的威脅並不強,比一般人還要弱。不僅容易感冒,從感冒中恢復的時間也要長的多,還有可能演變成長期支氣管炎。最新的一份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流感發病率更高,併發症發生率也增加了近三倍。
服用藥物的問題:以甲氨蝶呤片為例,它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經典的藥物,能夠減輕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癥狀,對類風濕關節炎也有遠期療效,可避免出現關節骨質破壞和關節變形等情況。然而在治療類風濕的同時,這類葯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導致抵抗力下降,使患者更容易受到外界疾病的感染,患上感冒或者流感。
怎麼辦
除了注射疫苗等手段外,還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增強免疫系統,降低生病的可能性。
請醫生開出最低劑量的關節炎藥物
如果可能,在能夠控制病情的前提下,以最低劑量給葯是避免感染的最佳策略,但必須在醫生的同意和指導下進行,並非所有免疫抑制類藥物的劑量都可以改變。例如皮質類固醇幾乎可以以任何劑量給葯,而口服甲氨蝶呤只能以2.5mg的倍數給葯。一些生物製劑也具有固定劑量,不能對劑量進行調整。未經醫生批准,切勿自行改變用藥方案。
如果確實生病了,詢問醫生是否可以暫時停葯
如果患上了感冒或者感染,而且比較嚴重,詢問醫生能否在活動性感染期間,暫時停止使用免疫抑制類藥物,在感染清除後再恢復使用。這樣有可能緩解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但還是那句話,務必先詢問醫生,切勿自行停葯或者調葯。
預防感冒和流感
在流感季節,要注意用肥皂勤洗手、平時戴口罩、保持水分充足、健康飲食、每晚睡眠七到八小時、按時上床睡覺、定期鍛煉,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和人對話保持距離。不要完全依賴藥物,營養、睡眠和鍛煉也是控制這類疾病的重要方法。不受控制的疾病活動意味着患病的風險更高,生活習慣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戒煙
如果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吸煙不僅會增加疾病活動性,還會增加感染風險,患者應堅決戒煙。
不要相信“偏方”
有些患者可能聽說過一些預防感染的療法,例如維生素C、紫錐菊和鋅,其證據相互矛盾,還不能完全驗證其可靠性,不應廣泛推薦。應堅持採用主管醫生的治療方案。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