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泰和醫院頻繁接診食管異物急診患者,有頑童誤吞遊戲幣、或口含玩具引起誤吞,也有成年人因誤咽較大物品、或帶刺物品引起食管異物等。
長沙泰和醫院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原湘雅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鄒益友教授提醒,吞食異物可以通過拍背、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初步急救,通過上述的方法無法排出異物,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根據喉鏡檢查結果及時將異物取出,以防異物長時間卡在氣道發生窒息。那關於食管異物,您知道多少?
一、什麼是食道異物?
食管異物是指在食管內因難以排出而滯留的各類物體,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急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兒童和老人多見。
在異物類型上,兒童中常見為電池、硬幣、玩具、別針等,成人多為動物骨骼(家禽骨、魚刺等)、堅果核、義齒等,其他異物如藥物、刀片等可見於精神異常者、罪犯等。
二、食道異物臨床表現及併發症有哪些?
食管異物的臨床表現大多為異物阻塞感、吞咽困難、疼痛,可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疼痛的位置與異物嵌頓的位置通常一致,異物越接近食管上口,疼痛的位置也越靠近頸部。
若患者存在發熱,則提示並發感染;嘔血或嘔吐物帶有血塊,除提示黏膜存在損傷外,還需警惕大血管破損。
另外常見併發症有食管黏膜糜爛、出血、穿孔,嚴重併發症主要為繼發於穿孔的頸部膿腫、縱隔膿腫、食管主動脈瘺或假性動脈瘤相關的致命性大出血、食管氣管瘺相關的呼吸障礙、甚至心包積液等。
三、如何預防食道異物及處理辦法
預防食道異物需要注意:
1、進食切忌勿忙,勿說笑打鬧,注意力不集中,應細嚼慢咽,忌用帶刺或碎骨的魚湯,雞湯等與面,米混合煮食。
2、老年人有假牙時要嚴防脫落,進食時更要小心。
3、教育兒童不要將各類異物放入口中玩耍。
4、異物卡住後要立即就醫,切忌用飯糰,饅頭等強行往下壓,以免異物越扎越深。
四、誤吞異物需用海姆利克急救法處理
1、嬰兒5次拍背法
將寶寶的身體扶於前臂上,頭部朝下,用手支撐傷病者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寶寶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
2、嬰兒5次壓胸法
讓寶寶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或放在搶救者的大腿上,搶救者以兩手中指或食指,衝擊壓迫胸部,動作需要輕柔但快速,按壓5次後觀察孩子的反應。
3、3歲以下兒童
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着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4、3歲以上兒童
從背後環住孩子,手放在窒息者的腹部(胸骨以下、肚臍以上),雙手握拳,拳心向內向上擠壓窒息者的腹部,注意擠壓要快速有力,可以迅速擠壓5次看窒息者。
5、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站立)
施救者站在患者後面,腳成弓步狀,前腳置於患者雙腳間。以大拇指側與食指側對準患者劍突與肚臍之間的腹部,具體在肚臍上兩橫指處。用左手將病人背部輕輕推向前,使病人處於前傾位,頭部略低,嘴要張開,有利於呼吸道異物被排出。
6、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卧位)
如果發現病人意識不清卧位在地 ,或是病人在站立不便於操作者進行施救時,取患者於仰卧位,首先開放病人的呼吸道,然後救護者騎跨在病人大腿外側,一手以掌根按壓肚臍與劍突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掌覆蓋其手掌之上,進行衝擊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壓迫,反覆至呼吸道異物被衝出。
檢查口腔,如異物已經被衝出,迅速用手指從口腔一側鉤出。呼吸道異物取出後應及時檢查呼吸心跳,如無,應立即行心肺復蘇術。
7、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孕婦)
若患者為即將臨盆之孕婦或非常肥胖致施救者雙手無法環抱腹部做擠壓,則在胸骨下半段中央垂直向內做胸部按壓,直到氣道阻塞解除。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無援一手握拳,另一手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自己的腹部,反覆有節奏、有力地進行。
或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五、食管異物如何進行治療?
內鏡兼具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中國由於食管異物的類型以硬質骨性異物或果核類異物較為多見,大部分異物無法自行通過食管,其滯留時間越長,尤其是超過 24小時 後,併發症發生的概率越高,儘早移除異物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
因此,對於食管中滯留的任何異物都應在滯留 24小時 內儘快取出。
若異物導致了食管完全性梗阻,更需採取醫療措施緊急移除異物,及早解除食管梗阻。
與外科手術相比,通過內鏡取出食管異物的創傷小、費用低、醫源性併發症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也相對較短,因此內鏡取出食管異物可作為首選治療措施。
來源:長沙泰和醫院
(編輯zs。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