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但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菜花黃、痴子忙”,近日記者採訪了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吳宇傑和徐匯區疾控精衛分中心副主任周卿,他們表示從就診人數看,春季門診數量增加明顯,因此在春季做好精神疾病方面預防顯得尤為關鍵。
問
春季是否是精神類疾病的高發期?
答
雖然從文獻來看,並沒有具體記載春季精神類疾病高發的情況。但從臨床實際情況看,到了三四月份,門診入院數增加同時住院病人也會出現病情不穩定等情況。事實上,其中有一些患者疾病的複發是與其服藥依從性不佳有關,由於其自行減葯、停葯,從而造成了疾病的再次發作。因此我們在門診診療時,會提醒患者家屬平時要加強看護;同時,我們還會仔細觀察門診患者,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病情複發的先兆,通過對其疾病預判,若出現早期癥狀則提前介入,可以有效避免病情出現較為強烈的癥狀。
問:
社區如何在春季進行此類疾病的防治?
答:
為應對春季可能複發的情況,我們會組織團隊醫生、社區幹部與家屬一起來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一旦發現疾病的複發先兆,則會建議患者及家屬到門診調整用藥。其實,往往有些患者平時是不聽家屬的話的,但卻願意聽從我們醫生或居委幹部的勸導,因此通過團隊在易複發季節有效介入患者的病程進程,對於患者家屬也是很好的解壓方式。此外,我們還在社區層面,及時做好科普宣傳,把專業的知識通過健康教育等手段,傳遞給患者及其家屬,儘可能及時提供干預服務,避免出現嚴重的疾病複發和突發事件的出現。
問:
疾病發作的誘因主要有哪些?
答:
精神類疾病屬於一類疾病,可能是多種疾病綜合產生的結果,而且由於每個人的心理承受機制不同,有的受到基因的影響,有的只是因為簡單的言語刺激,因此誘因不太可控,同樣的事件或話語對十個人中的八九個都沒有任何影響,但卻會對其中一兩個人造成心理上的影響。事實上精神類疾病往往也與大腦病理上的病變有關,但目前此類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亟待今後的專業研究。而且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要求全病程長期服藥的,若是其間出現斷葯或是自行減葯等情況,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疾病和複發。
問:
如何緩解精神焦慮?
答:
首先要了解抑鬱、焦慮等情況,由於抑鬱和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遇到負面生活事件都會出現的情緒,如何進行調節就顯得非常關鍵。比如很多人感到疲勞、煩躁、失眠時,就需要保持規律生活節奏,三餐規律,按時起床、睡覺,有充分的時間保持身心健康;當然,如果感到心情煩躁、失眠嚴重、極端焦慮等情況,則需要尋求專業建議。總之,春季預防精神疾病的關鍵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要多做運動,均衡膳食,適度地放鬆情緒。在春天裡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態,享受美好的生活。
來源:上海徐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