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睿 沈麗娜 程穎
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秦小傑
“我心情很激動,也很感激醫生給我爸爸一次嘗試新技術的機會,很期待接下來爸爸的生活狀況有很大的改善。”當梁叔的女兒扶着接受“人工心臟”手術21天的老爸在醫院走廊里散步時,臉上的神情甚是驚喜。
沒錯,這位59歲來自廣東中山的患者,由於患有終末期心衰,心功能僅僅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呼吸困難,隨時可發生猝死。為挽救患者生命,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鄭俊猛教授團隊為梁叔進行了“人工心臟”植入及右冠狀動脈搭橋術。手術後,梁叔的心功能逐步恢復,目前ef (即射血分數)值已經接近正常水平,達到48%。“未來通過半年或一年的康復治療,患者有希望恢復心功能,甚至不用人工心臟的輔助。”
據悉,此次使用的“仿生型人工心臟”來自我國的原研產品,是目前境內唯一一款可以終身使用的人工心臟,已經挽救了70多位嚴重的心衰患者的生命。
59歲大叔心功能下降六成,緊急使用“人工心臟”救命
抽煙40餘年,梁叔沒有想到自己會患上缺血性心肌病。就在過年前夕,梁叔發生兩次心肌梗死,在當地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理想,心功能依舊很差,呼吸極其困難。
為了給老爸救命,兒子和女兒帶着梁叔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當心外科主任鄭俊猛教授查看梁叔的病情時發現患者的病情不樂觀,“左室收縮功能明顯降低,心臟增大,左室射血分數只有22%,這種情況極容易導致猝死。”
整個左心功能低下,普通的藥物治療和手術的作用已不大。“此時心臟移植是首選。然而,自然心臟供體極度缺乏,而梁叔的情況持續惡化,怎麼辦?”鄭俊猛教授表示,這是擺在治療團隊面前的難題。
最終,在綜合評估梁叔右心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治療團隊與家屬充分商量,決定為梁叔開展最新的心外科技術——“人工心臟”植入術。
“這種最新技術的設備叫作植入式左心室輔助裝置,也稱之為‘人工心臟’,是一個可提供動力的血泵,能部分或全部替代左心室泵血的功能,這次手術我們為病人植入的是一款新一代的仿生型人工心臟,這也是這種新型人工心臟在廣東的首例應用。”鄭俊猛教授說,植入體內後,血液從左心室通過血管流入血液泵,再由葉輪驅動通過出血管流入主動脈,輸送至全身,其沒有排異和心臟供體的來源短缺,是糾正終末期心衰的一種理想治療手段。
手術6個小時,體內帶泵
“人工心”讓梁叔的心臟“活過來”
在梁叔體內植入一個左心室輔助裝置,對於心外科醫生而言,可能並不算一個頂級大手術,但是由於梁叔的心臟功能只有22%,手術難度也是“在懸崖上走鋼絲”。
1月10日,鄭俊猛教授主刀,為患者植入“人工心臟”。“手術花了約6個小時,其中麻醉是冒了很大風險。”該院麻醉專科主任紀風濤介紹,“整個手術過程需要保證患者處於穩定狀態,因為給患者用任何一種藥物,都可能導致心臟驟停,這對患者來說是致命打擊。直到手術結束,也需要在維護期血液循環的穩定,特別是血管活性葯的調節,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大考驗和挑戰。”
裝上了“人工心臟”後,梁叔自己的心臟泵血很快得到改善。“術前,梁叔的血液中的bnp(腦鈉肽,當心力衰竭的時候,心室肌肉細胞會分泌量比較大的bnp)值達到了2萬多。術後,1月25日bnp已經下降至4000,目前腎功能指標也恢復正常。”鄭俊猛教授說,1月10日術後當晚,在“仿生型人工心臟”的有力搏動下,梁叔在icu里就已經蘇醒過來。術後第二天可以正常進食,術後兩周左右,梁叔恢復良好,轉入普通病房接受康復治療。
可以說,有了人工心臟的輔助,梁叔的心臟也逐漸活過來。“目前,這顆人工心已經替代了梁叔心臟60%的心功能。”
鄭俊猛教授稱,植入“人工心臟”後,術後患者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因為患者的心臟泵血的負擔減輕,心肌得以重構。“我們有信心在植入的‘人工心臟’後半年或一年後,在藥物的幫助下,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復,未來甚至可以不用這個‘人工心臟’的輔助。”
全國預計有1000萬心衰患者
國產新器械有望給患者帶來新生
“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預計有1000萬心衰患者。而嚴重心衰患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0%,所以這是一個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指出,對於終末期心衰,從優化藥物治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左束支起搏、二尖瓣鉗夾、心室輔助、心臟收縮力調節器、人工心臟、心臟移植等8大治療方法。目前醫院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讓心衰患者多了一種選擇,同時醫院率先在廣東乃至華南地區開展這樣的新手術,可為心衰患者從發病到終末期均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有了醫療技術的進步,才會讓更多患者獲得重生的機會。該院副院長陳樣新介紹,“從藥物到器械以及心臟移植,治療手段不斷完善,這意味着醫院心內科、心外科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未來將多學科共同打造了一個心臟重症的平台,引領心臟大血管急重症專業探索,致力建設心血管急重症區域醫療中心,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希望。”
據記者了解,此次植入的“仿生型人工心臟”是我國原研開發,並且是國內唯一獲批可用於終身輔助的植入式左心室輔助裝置。截至目前,國內已經完成100多台人工心臟手術,其中一半以上的手術是使用這款產品。
tips: 什麼是仿生人工心臟?可終身使用嗎?
近日,一則《他沒有心跳,卻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新聞衝上熱搜高位,其中的主角,脫口秀演員王十七介紹自己,“現在我有點像一個‘賽博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本體。人工心臟給了我新的生機。” 王十七是初代國產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者之一,但是他裝的這款人工心臟沒有心跳,也沒有脈搏。
據了解,梁叔使用的這款國產永仁心evaheart人工心臟,採用最新的日本液力懸浮技術,實現了仿生理搏動血流的功能,在收縮期增加射血,舒張期減少射血,可維持20-30mmhg脈壓差,產生搏動血流。因此植入的患者仍然保留脈搏和心跳,其心臟康復率遠遠高出無脈動心臟泵患者3倍之多,有效保持血管彈性,同時大大降低了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生率和消化道出血發生率。
據了解,這款產品也是我國目前僅有的一款獲葯監局批准可用於長期治療的人工心臟,在國外最長的使用時間已達11年。該產品已經在日本、美國、歐洲獲批可為患者治療,受到外國專家高度評價,是我國高精尖醫療器械向歐美輸出的典範。(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