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痰,人們可能立刻會想到咳嗽堵嗓子眼裡的那種黏黏的物質,或者是我們平時吐出的口水。而中醫上把痰分為兩種:“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也就是我們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稱為“外痰”。
痰濕,多是“無形之痰”。它可以在人體各個組織、臟器、血液、經絡之內,不是我們
肉眼能直接看到的。體內痰濕過盛,會造成瘀血,那麼痰濕和瘀血一結合,就會產生如腫塊、乳核、炎性包塊、囊腫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可能會演變成腫瘤,危害生命安全。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醫案:
37歲李女士,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長期以來體胖,痰多,總感覺身上沒力氣,兩條腿彷彿灌鉛了一樣,特別沉重,而且有時候還浮腫。
她查出甲狀腺結節4a級後,總覺得痰特別多,一會兒一咳,彷彿總也吐不完。最近兩個月,感覺異物感強烈,胸悶氣短。
刻診,見患者苔薄膩,舌色紫暗,舌形胖大。舌苔還有些污濁,脈沉滑。患者自述大便溏薄,不規律。近來有胸痛,心悸、氣短等現象。經了解,辯證她的情況屬於氣虛痰阻、心脈淤阻。
方見:
全瓜蔞、薤白、法半夏、党參、黃芪、炒白朮、茯苓、陳皮、桃仁、川芎、丹參。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2次。
它就是四君子湯和瓜蔞薤白半夏湯的合用。
其中,党參、白朮、茯苓,這是四君子湯(去甘草)。党參和白朮,健脾益氣燥濕,茯
苓健脾利水。四君子湯,就是補脾益氣,健脾除濕的。這是中醫益氣健脾的基礎劑,非常實用。它在醫案了,主要負責解決氣虛的問題,同時兼能健脾,而去痰濕之根。
瓜蔞、薤白、半夏,這是瓜蔞薤白半夏湯(去白酒)。其中的瓜蔞,滌痰。薤白,寬胸
通陽散結。半夏,燥濕化痰,降逆理氣。這個方子,主要是負責把結聚在胸口的痰濁化
掉,是祛痰的一把利刃,讓患者胸悶痛的感覺儘快被剷除掉。
可以說,四君子湯加上瓜蔞薤白半夏湯,這是局方和經方的合用,一個主補氣健脾,一
個主滌痰寬胸,兩者藥性,直入脾肺,對改善患者氣虛痰阻、胸陽不振、心前區悶痛不
適是非常管用的。
在這個基礎上,以桃仁、川芎、丹參來活血化瘀,解決血瘀的問題。配陳皮理氣,令補
氣而不壅滯。配黃芪,加大補氣之力。
二診,患者心悸和下肢浮腫的現象,減輕了。我給調方,原方基本不變,加薏山楂、紅
花。
三診,患者用藥以後,感覺大好,胸前悶痛之感消失,精神頭足了,感覺渾身有力。
痰也明顯少了很多。最近去複查甲狀腺彩超,結節等級已經降至2級。
中醫講究一人一方,辯證論治。文中的方子需要辯證後才能用,如有需要可以給我留言, 我會為你辯證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