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降溫幅度那麼大,很多人的“老寒腿”又隱隱作痛了。
老寒腿,在醫學病名上叫做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非炎症性、退化性病變。多數患者的腿部,尤其是膝關節會出現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酸、麻、疼、痛等感覺。
患者多為老年人,實際上,老寒腿與年齡並沒有絕對關係,只是隨着年齡增長,老寒腿的患病率也會增加,而且病情也表現得更為嚴重,現在年輕人不注意,也可能患上老寒腿。
中醫解讀
老寒腿,屬於“痹症”的範疇,從中醫來分析,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最易傷陽,導致氣血不暢,不通則痛。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及人體正氣不足有關,比如有些不注意保暖的年輕人常常把腿部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使腿部受到風寒、濕氣的侵襲,就有可能患上老寒腿。
現代醫學認識
隨着年齡增長,關節軟骨慢慢“老化”,不僅會出現變薄、變脆,還可能會因外傷而出現破碎甚至大面積剝脫。如果關節軟骨被磨損殆盡,在活動時就出現了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生”磨。這種關節的硬性磨損,就會引發無菌性炎症,出現局部疼痛、紅腫、關節僵硬等癥狀。
穴位按摩緩解癥狀
天冷了,大家多有體會,那就是晨起手腳關節僵硬疼痛,尤其膝關節,老寒腿患者尤其明顯,嚴重時感覺像上了鎖似的。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陳波燕醫生給大家推薦以下穴位,日常可以嘗試多按揉自我調理,緩解老寒腿的晨僵疼痛。
【膝眼穴】
定位:經外奇穴。位於膝關節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左右計4穴。
功效:有祛風濕、散風寒、利關節、通經絡、止痹痛之功。
操作:雙拇食指二指按揉同側內外膝眼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鶴頂穴】
定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功效:通利關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操作:雙手拇指或者掌根按揉鶴頂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或者虛掌輕拍鶴頂穴。
【足三里】
定位: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足三里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健脾益血,調肝補腎。
操作:雙手拇指按揉同側三陰交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除了穴位按摩,還要注意這些
1、穿着調護:少穿短裙、漏膝蓋裝,避免膝蓋直接受寒,特別注意不能穿潮濕的衣物,出門可穿戴合適的護膝,少穿高跟鞋,減少行走時膝蓋的直接磨損。
2、姿勢注意:秋冬寒涼,減少席地而坐或者長時間睡地板,老寒腿患者避免久坐不動,氣血運行不暢。
3、食療調護:適當選用強腰健腎、祛風濕食療。如杜仲牛膝豬蹄湯等。
4、適當泡腳,有助改善老寒腿。常見的生薑、紅花、艾葉等可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5、常做無需膝蓋負重的腿部肌肉鍛煉。適度鍛煉可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腿部肌肉的力量,增加局部血循環。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