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既怕冷又怕熱、腰膝酸軟、身體疲乏、潮熱盜汗、肢體發涼的情況?這類人往往還伴隨着遺精、功能障礙等問題,這該怎麼辦?
從中醫的角度看,這是陰陽兩虛。所謂的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怕冷的人是陽虛,畏熱的人是陰虛;手腳冰涼、愛出汗是陽虛,口乾舌燥、夜間盜汗是陰虛。
觀舌象,舌苔白膩是陽虛,舌紅苔薄是陰虛;觀睡眠,嗜睡多夢是陽虛,失眠多夢是陰虛;觀小便,小便清長是陽虛,小便短赤是陰虛;觀大便,腹瀉不成形是陽虛,大便秘結是陰虛。
二者皆有之為陰陽兩虛,這個時候不僅需要滋腎陰,還需要溫腎陽。
中醫送你四味葯,滋陰益氣、肝腎雙補。
一味鹿角
《本草經疏》言:“鹿角……氣 屬陽,故補陽又益氣也”,鹿角位於鹿的最高部位,受之充足陽氣,且與督脈相通,補陽之力顯著。
一味龜板
《本草經疏》言:“龜板……血屬陰,故補陰又養血也”,龜有靈性長壽的特點,按照陰陽理論,其腹甲為陰中之至陰,且與任脈相通,補陰之力強甚。
一味人蔘
《本草新編》言:“人蔘……可升可降,陽中有陰,無毒。乃補氣之聖葯,活人之靈苗也。”人蔘是補氣葯的代表,味甘性平,入肺脾經,有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止渴之效。
一味枸杞
《景岳全書》言:“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陽衰,助陽而能使陽旺。”枸杞味甘平性,微苦微溫,歸肝腎經,有滋陰養血益精之功。
四葯相伍,為龜鹿二仙丸。性味平和,雖補陰之力強盛,但無滋膩礙脾胃之弊;補陽之力雖強盛,但無傷津耗氣之弊。
亦陰亦陽、亦氣亦血,陰陽氣血並補,先天後天兼顧,共成峻補精髓,益氣壯陽之功,調和整個機體的氣血陰陽。
於某,31歲,已婚未育,來診時面色晄白。症見:
1. 身疲力乏,難以自支
2. 畏寒肢冷,腰膝酸軟
3. 頭暈耳鳴,失眠多夢
4. 小便清長,大便溏泄
5. 舌淡苔薄膩,脈沉細
辯證:陰陽兩虛
治宜:滋陰壯陽
擬方:鹿角、龜板、枸杞、附子、杜仲、白朮、淫羊藿、夜交藤、女貞子、墨旱蓮、桑椹
服藥七劑,自覺周身溫暖,精神振作,陽事興,二便調。舌淡苔薄、脈緩。葯已中病,守方再進七劑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