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老中醫,行醫數十載,一直在為鄉親們看病。
有一次,一位老人家來找他,說是手指頭麻木,也是有好多年了,只是之前什麼也不影響就沒多關注,這一段時間呢,手指發沉,拿個杯子都拿不起來。不得已,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來治療。
老中醫把完脈,問身邊的學生,這樣的病人你也見過不少,那覺得用什麼方子好?
學生說:“氣虛則麻,血虛則木”,用張仲景的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思路怎樣?
老中醫搖了搖頭,說:你說對了一半,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尋常的麻木可以,但是,治療陳年老病這個不太適合。
於是。老中醫開了一張方子。
白朮、黃芪、党參、當歸、川芎、烏梢蛇、桂枝、白芍、雞血藤、甘草。
這張方子就是中醫界鼎鼎有名的血痹湯。
學生說的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就是金匱原文是這樣說的,用來治療血痹。
血痹湯等於是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基礎上去掉了生薑和大棗,加入了白朮、党參、甘草、當歸、雞血藤、烏梢蛇和川芎。
中醫認為手腳發麻多是由於血不榮筋,經脈不通有關,當氣血不能到達經脈和身體局部,無法濡養我們的筋脈時,就會出現麻木、刺痛。那為什麼會出現血不榮筋的情況呢?原因有兩個,首先第一個是經脈不通了,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當河流灌溉土地的時候,若支流堵塞了,這水也就無法流向土地了,而我們的脈道若體內瘀血淤堵了,那血液也就不能正常地到達經脈,不能到達末梢,自然就出現麻木的現象。
第二個就是氣血虧虛了,中醫講氣為血之帥,而血為氣之母,血液起着滋養生命和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的作用,而氣則能溫煦人體和抵禦外邪,並且氣還引導血液在體內運動循環。所以說若人體氣血虧虛,那流通在體內和體表的氣血就會整體虧損,也就無法滋養皮膚經脈,以至於就容易出現手腳麻木或刺痛。
怎麼就氣血不足?因為脾胃虛弱啊,脾胃來氣血生化之源。
我們在來看看老醫家開當時的方子。
方中黃芪、白朮、党參和甘草這四味是用來補氣的,正所謂補血先補氣,氣行則血行,只有氣足了,血液才能在血管里暢通無阻,輸送到身體各處;再者加入可以補血的當歸和白芍,而雞血藤、烏梢蛇和川芎,這三個則負責把經絡打通,讓氣血暢通無阻;川芎則是血中氣葯,既能行氣止痛,還能活血祛瘀,不管身體哪裡的瘀血,川芎都可以把它散開;而桂枝則相當於引葯,用它來把補進去的氣血引到四肢。
由此就組成了血痹湯,該方可以補氣血,通經絡,對於因血不榮筋,經脈不通所導致的手腳麻木、刺痛有着不錯的效果。這樣來看,血痹湯這個方子,就是祛除麻木的“殺手鐧”,當然,如果你的情況不是很嚴重,建議先試試黃芪桂枝五物湯,養其真,順其性,身體自會慢慢協調起來。
不過提醒大家,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需在專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