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如工作壓力驟增的焦慮、人際溝通不暢的難過、考核前的緊張等。這些情緒容易帶來心理波動,嚴重的還可能引發身體不適。因此,做好情緒管理很重要。註:點擊“
積極表達
心理學家認為,表達就是療愈。找人傾訴是宣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傾訴時盡量找積極樂觀的人。
如果不方便和別人說或找不到合適的人傾訴,可以把困擾寫下來,自己和自己對話。文字記錄的過程也是梳理情緒的過程。
情緒溯源
不良情緒時要保持冷靜,對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基本判斷。有的不良情緒經常伴有特定的身體反應,如頭疼、胸悶等。如果情緒波動時出現這些身體反應,就是提醒我們當前正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
這時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如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我處於什麼狀態?我感到難過的是什麼?我身體哪裡不舒服?這件事應該怎麼解決?
通過這樣的反問和體察,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找到情緒的來源,從而消除消極情緒。
適量運動
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產生“快樂因子”——多巴胺,能在短時間內讓人心情舒暢。不同的情緒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比如憤怒時打打拳,壓力大時做做瑜伽,難過悲傷時跑跑步、游游泳。
但要注意,情緒不佳時,運動不要太劇烈,以免讓自己受傷。
參與勞動
有的人心情不好時喜歡做家務,這的確是一個排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一些機械性工作,如掃地、做飯、寫字等,容易讓大腦進入一種“沉浸狀態”,過濾掉其他不相關的信息,慢慢忘記負面情緒。
善於總結
每次情緒管控後,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進行一次深入的分析和復盤,包括應對情緒的方式、內心感受以及他人的反饋等。
分析得越透徹,對情緒的掌控力就越強,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更容易有效應對。
有情緒是正常的,它是我們身體內部發出的信號,但我們要學會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情緒,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將壞情緒宣洩出來,才能更好的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