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2022年10月15日22:58:06 心理 1452

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 天天要聞

生活中一直都會有焦慮向自己襲來;


不僅會來,還總是毫無章法地來。


對負面情緒摸不着頭腦,是焦慮難以擺脫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難內觀,所以才會在問題和衝突出現的時候,將原因進行外歸因;


怪人有悲歡離合,怪月有陰晴圓缺!


哪種人容易焦慮

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 天天要聞

經常焦慮的是什麼人?答案是自以為是的人;


當一個人把主觀上的觀點默認為事實時,絕大多數情況都只會走向焦慮。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有這樣一個人,自幼飽讀詩書,身懷將王之才,一腔報國之志,家世顯赫,盛名在外,身伴佳人,手下能人異士成群。


比起主角三兄弟,不管怎麼看他都有不可撼動的贏面;


就是這樣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人,到最後居然一敗塗地,焦慮到精神失常。


問題出在哪裡?


答案是:理所應當


從一開始他就篤定,擁有這麼優渥的條件,不可謂不是天選之子,理所應當的應該成就一番霸業。捨我其誰?


你是自己的主角,但不是別人的

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 天天要聞

然而真正理所應當的是,所有人都會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才是主角,跟你一樣。


一個研究生畢業的女生,膚白貌美,才華橫溢;


一天卻很生氣地跟朋友說:有個男的在追我。


朋友很詫異地問道:這不是好事情嗎?


女生怒道:好什麼好啊,看着就晦氣;說要請我吃飯,居然晚點還說什麼正是下班的時間路上堵車,堵車不知道早點出發嗎?更讓人生氣的是,請我吃飯居然空着手來,花也不知道買一束,而且他一身素裝就過來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沒等朋友說話,女生接著說道:像我這麼優秀的女生,追我的當然應該是特別優秀的人。


顯然,女生並不接受被一個普通人追求的事實。


大多數人的焦慮都源於不能接受。


或許你羞於承認,但一朵盛開的蓮花無法決定其觀賞者是溫文爾雅的紳士,還是心懷不軌的流氓。


儘管你要求自己必須嫁給紳士,但他同樣覺得他應該吃上天鵝肉。


你有權利拒絕所有令你不滿意的人,但你無法要求所有追求你的人都讓你滿意;


事實上,沒人有義務讓你滿意;


在原始社會,所有人有且只有一種義務,不惜一切代價地保證自我快樂,而不是別人的快樂。


但現在是文明社會,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什麼是平等?平等是相對的,


是你希望不管什麼時候看到月亮都是圓的,但你唯一可以決定的是自己什麼時候去看,而不是決定月亮什麼時候圓。


平等是所有人都被賦予了選擇權,不是裁決權。


當你誤以為自己有裁決權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體會到巨大的心理衝突,衍生焦慮;


解決焦慮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分清什麼是“你期望的”,什麼是“你要求的”


“我希望做到最好”和“我應該做到最好”是兩個概念

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 天天要聞

有一種焦慮叫做成功焦慮;就是當你有了一個目標或者願望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必須成功絕對要求;


一位脫產考公務員的青年很氣憤地找到自己的朋友訴苦:我都已經學了那麼久了,剛剛做題居然還有很多基礎題不會,你敢信?就這個水平我怎麼能考得上?


朋友疑惑地看着他沒說話;


見狀青年又接著說道:你說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樣下去學着一點意思都沒有。


朋友見青年不依不饒,於是問道:你說學了那麼久?具體是多久?


青年回答道:三個月左右;


朋友接着問道:你覺得三個月很久了嗎?


青年不屑地說:三個月夠了呀,翻來覆去就這麼點東西。


朋友回道:那些一邊工作一邊考試上岸的公務員有的花了好幾年,像你一樣脫產考試的上岸的至少也是按年算,除此之外還有好多考不上的;你才學習三個月,有不會的題應該屬於正常現象吧?


青年不以為然,繼續說道:你沒學過這個你不知道,這個就是些文化常識的題,根本就不難。


朋友回道:確實是,我沒考過對你這個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覺得這個事情還是不能太着急吧,畢竟大家說上岸難還是他們的道理的;


青年不耐煩地回道:你別站着說話不腰疼,不着急?到時候上不了岸就全完了。


看着滿臉焦慮的青年,朋友沉默.....


努力過,就意味着成功嗎?顯然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努力除了成功,還有皚皚白骨。


什麼是成功?


清廉的人,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身死名正便是成功;


權勢的人,百鍊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達到目的便是成功。


成功的定義標準從來都只是相對的;


而焦慮產生的真正原因,是對標準的態度;是希望,還是應該。


它直接決定你是位置;是在過程,還是終點。


當你處於“希望”的時候,路上的每一步都是通往成功的助推劑,越是行動你會覺得離目標越來越近;


當你處於“應該”的時候,路上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絆腳石,越是行動你會覺得離目標越來越遠。


什麼是“期望”?什麼是“應該”?

焦慮信念:是“期望”還是“應該”? - 天天要聞


阿爾伯特·埃利斯說:誰也不能肯定你一定會取得成功,而且也不會僅僅因為你自己非常喜歡成功,你就一定會成功。


保持這種信念的人,會在遇到一丁點小挫折的時候思考,成功不了怎麼辦,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焦慮。


有目標和追求本身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把期望變成了應該,就會產生焦慮。


期望是什麼?是懷揣着神秘的嚮往努力登上那座山,在山的那一邊散發著誘人光芒的海。


應該是什麼?就是你要求翻過那座山就一定能看到那片海。


但經過長途跋涉,絕大多數人自始至終都沒有見過那片海。


只剩下不相信大海的人和抱怨沒有看到海的人。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