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你的孩子會快樂嗎?

2022年10月11日17:35:50 心理 1848

大象新聞記者 朱耒剛

孩子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就“不會抑鬱”?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已達到17.5%。少年已知愁滋味,切莫把他們不當回事。

如何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專訪了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理健康體檢中心負責人張麗霞主任。

抑鬱症與癌症、艾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

張麗霞主任表示,在國內,十大死因的前三名都和抑鬱症有關聯。而且世界衛生組織也把抑鬱症與癌症、艾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之一。現在抑鬱症的小孩兒發病率特別高。

國內流行病學的研究,我國中學生抑鬱症檢出率達到20%-40%。發生率高,危害性大。抑鬱症有“三低”的癥狀,感覺腦子反應慢、遲鈍了,“變笨了”,這是一種“低”;思維遲緩,覺得情緒低、高興不起來,甚至覺得活着沒意思,不想活了,有自殺的想法,悲觀消極,這又是一種“低”;還有的孩子腿不想動,總想躺在床上,啥也不想干,對啥事都沒興趣,不願意跟人交流,這是意志活動減退,結合起來就是“三低癥狀”,是抑鬱症的表現。抑鬱症伴隨的癥狀有睡眠不好,飲食差,有的孩子還厭學。

少年已知愁滋味,父母要正視孩子的“抑鬱”

抑鬱症導致了很多孩子輕者不願意上學,自傷行為多見,重者自殺行為。

張麗霞主任說,抑鬱症的成因有遺傳因素,還有生物學的因素,比如神經遞質的因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的影響。還有的人自我調節能力弱,遇到事情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生活應急事件。張麗霞主任在門診中曾碰見一個15歲的孩子自殺跳河,兩次都被人救了。他就是在幾個月前的一起突發事件讓他覺得非常丟人,活不下去了。還有一些家庭中,父母會非常比較嚴厲,喜歡懲罰孩子,干涉孩子,也有的父母縱容孩子,這些都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在有的學校中,大家很在意學習成績。導致孩子出現抑鬱情緒,給父母說,父母也意識不到,還有的父母不願意麵對孩子有抑鬱症。孩子給父母說的時候,父母會迴避,覺得可能過一段時間就好了,父母一直迴避,孩子會越來越重。

社交問題,也是抑鬱症發病很重要的原因。現在社會壓力特別大,研究顯示,社會支持越低,抑鬱症發生率越高。

所以,在學校里,不能“唯分數論”,應該德智體美勞綜合評價一個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人際關係,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增加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嚴格防範校園欺凌

家是最好的治癒的地方,愛是唯一的辦法

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同樣重要。一個人出問題了,家是最好的治癒的地方,愛是唯一的辦法。家庭是要有愛,要和諧的。首先要認識到他抑鬱了,接受他抑鬱了,再去理解他抑鬱了。“哦,原來他生病了,他抑鬱了。”

孩子出現抑鬱的時候,我們要找抑鬱的原因。如果是學校壓力引起的,孩子可能就說,我想回家待一晚上。他回家是想緩解壓力,暫時讓自己放鬆。第二天他才會有力量去再面對這個壓力源。我們家長要去支持孩子,這是很重要的。孩子說我心情很不好,你能不能讓我睡會兒覺,或者是能不能讓我去看個電影?其實我們都可以給他支持。還有一個就是要尊重孩子,你理解他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被接納。

張麗霞主任說,我看過的很多病人就是小朋友,他來到我們醫院,就會好轉很多,為什麼呢?他覺得這兒抑鬱的還有這麼多,原來不是就我這麼脆弱。家長如果在家就給他支持他就會好很多。

父母同事關係、同學關係、婆媳關係都經歷過了,社交關係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父母的抑鬱和抑鬱反應很容易讓孩子受影響,他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和模仿的。有一句話叫,“如果你的父母不快樂,你會快樂嗎,你敢快樂嗎?”所以說,家長的情緒控制很重要。再就是夫妻關係,家庭的環境是最重要的。我們經常會有一句話,“這個孩子生病了,這個病不在他身上。”是這個孩子把有病的家庭引到醫院來的。有的孩子生病,是父母矛盾很大,甚至要面臨離婚了,他潛意識裡認為,“我生病了,父母不考慮離婚了吧。要給我治病,能緩解家庭的矛盾。”很多孩子生病其實也用這個功能。

對於抑鬱最好的辦法是早期干預預防

張麗霞主任提醒,對於抑鬱最好的方法是早期干預預防。孩子稍微有苗頭了,“我心情不好”,“我壓力大”,這時候找心理醫生和孩子一聊,通過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孩子就過來了,等到孩子已經形成病了,光靠心理治療就不好調整,可能需要用藥物了。

張麗霞主任和她的心理健康體檢中心經常到各個學校去篩查,她表示,除了公交車公司、公安幹警、老師等壓力特別大的崗位,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定期做個心理健康體檢。你的心理狀態是正常的、亞健康,還是達到病態的邊緣了。

抑鬱症,你沒見過,早期就不好去發現,心理健康體檢就是通過健康體檢去查出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出他正常、有輕度抑鬱,中度抑鬱還是重度抑鬱。

心理測評還有別的作用,例如學生選專業,根據他的愛好、特長,會有一些興趣偏向的測試。還有個人能力的測試,未來職業的測試。

有很多孩子有孤獨症、多動症,如果早期篩查出來,早期訓練,他都會好轉。

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你的孩子會快樂嗎? - 天天要聞

有一種力量叫“父母不同意”

最後,張麗霞主任建議,家長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的一些自主權,從而增加孩子的自信,父母做到這一點,孩子會很健康的成長,也會很少出現所謂的叛逆期。

父母最大的誤區就是不斷否定孩子,用我們的權威,去對孩子指手畫腳。

有一種力量叫父母不同意,其實孩子是最在意父母的話的,所以和孩子溝通要謹言慎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避免語言暴力。即使我們不贊成的,也可以首先給孩子一個支持,先同意再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他身體上已經成熟了,他就認為他自己已經是成人了,我要跟你同等的一個地位,我希望你給我尊重和信任。這是他一個特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成人感”,獨立性特彆強,希望在精神層面上擺脫家人的束縛,但是遇到問題了又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提醒: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西區醫院即將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獲悉,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西區醫院即將正式投入使用,以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睡眠醫學中心、孤獨症診療中心、孕產期心理診療中心、心理健康體檢中心、中醫心理診療中心“六大中心”建設為抓手,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定位,積極構建全生命周期全病程的精神診療康復服務體系。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