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在晚上睡覺時,總是想這想那,大腦因此亢奮,不容易入睡。對此,有一個小訣竅:在我們思考時,會不由自主的皺眉,入睡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眉頭上,關注是否皺眉,這樣可以抑制東想西想,比較容易入睡。
02 之所以提到上面的例子,就是想說,只有找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容易思慮過多,同樣的,也有人敏感點很多,容易一碰就炸。
03 敏感點之所以多,是因為對自己真正的情緒缺乏足夠的了解。
這種情況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點類似,很多經歷過殘酷鬥爭的戰士容易陷入這種狀況:在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的戰場,稍不留神就可能沒命了,為了活命,戰士們要隨時保持警惕,而有些戰士的這種狀態在退伍後也沒有緩解(聽到一些聲音或看到一些畫面就會反應過度),在其他人看來,自然是一種病態。
04 情緒化的人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對情緒化的人而言,ta和世界並不是和平共處狀態,而是一種對抗的狀態,認為別人總是充滿惡意、居高臨下、敷衍了事、忘恩負義、狗仗人勢、是非不分、瞧不起人等等。
很顯然,情緒化的人隨時在掃描外界的“負面”信號,不斷的和自身的經歷做對比,一旦發現“異常信號”(認為這是在針對自己發動攻擊的信號),立刻就會炸毛。
有些人在陷入情緒化後,會難以自制,甚至會對絆倒自己的垃圾桶拳打腳踢,在外人看來這已經是病態了。
05 容易情緒化的人,總感覺別人在和ta做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對抗中的一份子,甚至於別人已經離場了,ta還在憤憤不平。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忍受爛人,而是說不要折磨自己,趕緊從這種環境中抽離,和自己和解,從情緒化的狀態退出。
06 要想避免情緒化,先要找到自己的敏感點:別人詢問我的成績,是為了嘲笑我;別人詢問我家孩子成績,是為了炫耀自己孩子;別人批評我的一些行為,是瞧不起我;有人插隊;父母教訓我,讓我開始懷疑自己;別人反覆做出相同的事讓我生氣等等。
當這些刺激我們的事情發生時,我們要做到呆若木雞,把這些刺激源從腦海里清除出去,這不是一種鴕鳥心態,而是為了避免激化矛盾,畢竟,情緒化的狀況下處理問題,99.99%的可能性是搞砸。
07 此外,我們應該儘可能的關注自己,而不是別人。
當別人惡言惡語時,如果我們的焦點是我不開心/我受傷了,而不是對方瞧不起我/在攻擊我,那麼我們可能沒有立刻還以顏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