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還是不去?做還是不做?
該不該想?要不要干?
這是神經症,尤其是強迫症、抑鬱症永遠繞不開的圈圈。
最要命的是,杏仁核一旦被激活,就會持續性的報警,恐懼感一上來、一上頭,什麼“忍受痛苦”,什麼“順其自然”都被拋到腦後。
重要的是,這些恐懼感、焦灼感的存在是真實的,也就是說,你因它們感到難受、痛苦的感覺是實在的,它只是讓你感覺真實、但它並不是真的,僅此而已。就像冷凍食品,解凍—冷凍—解凍—冷凍...折騰多次,味兒早就變了。現在遭受着的強迫症、抑鬱症的痛苦正是多次解凍的,是變了質的,是苦上加苦。
如果你也在自愈強迫症、抑鬱症道路上掙扎着,記住下面這3句話,你就離徹底走出困境不遠了!
一、癥狀來了?遇它,要緩
最着急的無非是癥狀來的時候。
打個比方,我有個習慣,靠右乘坐扶梯,如果被迫只能坐左邊的,會一邊乘坐在左側、一邊在心裡“演電影”:咦?今天不一樣,上天是不是也會給我安排點別的不一樣?甚至也會有一絲絲的擔憂...我跟強迫症最大的區別是,只是對它保持了好奇心、卻沒被騙!如果這個時候,反覆想應不應該坐、又因為坐了反覆懊惱,擔憂從0.1被放大到99,又怎麼不難受呢?
李宏夫老師《情緒自救》一書中強調,你任何遇到的、經歷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這個世上本身就沒有癥狀,它們只是被主觀發展出來的,你越是認定、它就越是。
長期“泡在”強迫抑鬱中的人,敏感的心會更多疑,生活工作上遇到點事,尤其想不通、無法理解的,就不自覺的跟強迫症掛鈎,只要遇到困難、心情差統統歸咎於癥狀。事實上,困難和擔憂是每一個正常人,肯定會遇到的,好比早中晚三頓飯一樣平常,因此,強迫症的朋友首先得認清這一點,切勿把什麼都一股腦的往癥狀上靠,這隻會強化、固着癥狀。
原本就正常的事,被完美主義、被不接受,生生綁架成癥狀。既然癥狀都是假的,我更不需要當真了,尤其對於急切康復的朋友,讓心,緩緩下來,抱着急事緩辦的心態,心不再着急起反應、擰巴勁兒就在這一刻減少了。
二、癥狀又來了?遇它反覆,要慢
接納着,開始還挺管用;不對抗吧,也能感到難受少了些!
可是,始終感覺種陰影,哪怕前一秒沒有強迫癥狀、然後想到這、下一秒准出現。
你必須要清楚的一點:在療愈中,癥狀的反覆、甚至加重,都是正常的。
第一步,癥狀的反覆。當你保持接納了、順其自然了,可能會意識到更多的雜念,相對應的焦慮、緊張感也比平時多,也可能出現了以往沒有過的軀體上的反應,本就不堅定、沒什麼定力的心是必然的。這時的恐慌並不是指南針,是“指錯針”,專門給你挑出你關注的地方、讓你憂心焦慮。
像剎車一樣,慣性還在,車還會溜一會兒,癥狀的慣性在你停止“順從”,保持允許的態度了、不跟它起反應了,它的反彈會讓你更難受了。慢下心來、堅定的走下去,這都會過去的。
第二步,癥狀在反覆中反覆。當你跨過了上面的“山”,能扛得住它,你已經成功了一大步!同時,也要警惕“癥狀的反抗性”——它不願意走、不想消失,常表現在療愈的中後期,你或許感覺自己跌落谷底了,也可能是怎麼接納、怎麼帶着癥狀生活工作,一天天的痛苦依舊、更痛苦,太難熬。
抱着“過了就算完”的心態,長長的路、慢慢走。不必深究怎麼做才能讓癥狀徹底消失啊,當你在思考這些時,潛在又在關注和對抗它。堅守住,一律不搭理!每一次風暴後,迎來的都將是一次蛻變,而療愈是一次次的蛻變!
三、癥狀竟然還在?遇它,要干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肚子餓了,你給他饅頭,又不吃,你有什麼辦法讓他不餓嗎?
來一個事、出現一個想法,就想把它想清楚、想明白,想到最後只能把自己“想進去”。好比說,你知道了順其自然、了解了接納,清楚了允許,不管你理解得多麼深刻、悟得多麼透徹,都沒用,因為這些只是一個代名詞,一個指導你行動的指向標,你得動起來、得干!
唯有在行動,才能在身和心的層面,了知“這也是會變化的”。對待強迫症,需要放下一個勁的想、在思考中解決問題的習性,去做你正要做的事,癥狀也就在你做事中一點點消散了。
對於重度強迫症的朋友,初心容易被動搖,推薦看看《戰勝強迫症》,書中的亦止法,以亦是如此練習做到念念分明,一點點斬斷強迫,實現為所當為。專註每一刻的心,沒有擰巴、不再較勁,強迫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