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厭學?這是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大人們總是認為學生時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許是自身抱着對學生時代的懷念之情才會把這種想法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厭學背後的原因嗎?
孩子厭學本身不是心理問題,但厭學現象的背後,很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如早年分離、親子關係、家庭問題、網絡成癮及各種心理障礙等。
因為醫生在評估心理問題時,社會功能是眾多參考標準中的一項。
一個社會功能受損的成年人通常會表現為無法參與日常的工作和人際交往。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法正常上學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社會功能受損。
為了關注青少年厭學背後的心理問題,我們邀請北京回龍觀醫院楊甫德教授、心理科劉華清教授和羅正傑博士拍攝了一條醫學科普紀錄片《厭學背後的心理》
厭學並非問題本身,只是一個表現。
大多時候家長僅直接處理厭學問題,忽略背後可能的心理問題,我們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難和痛苦的機會,也錯失了幫助孩子成長的時機。
家長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孩子厭學的問題,往往欲速則不達。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解決同樣不是一朝一夕的。
家長與孩子互動中,需要對孩子有更多的傾聽,給孩子更多的包容、理解和陪伴。
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自己能力範圍的支持,不將自己的慾望強加給孩子,同時也不因自己的付出得不到預期中的回報而懊惱,遷怒於孩子。
01.
他應該一直優秀
之後,是長達五分鐘的嚎啕大哭。
這是一位初二男孩兒的媽媽,因為用盡各種招數也無法讓孩子用心去學習而感到絕望。
現在每天伴隨她的,是和孩子不斷的冷戰和爭吵。
其實,這個男孩之前是很乖的:
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優秀的孩子必須一直名列前茅,熟不知孩子年級越高競爭就越大,對孩子不恰當的期望往往會把孩子逼向相反的方向。
對於厭學的孩子來說,厭的可能不是學,是被別人逼着去學!
02.
教育孩子永遠繞不開“關係”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是什麼?
可能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心生疑惑,也可能引起爭議。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絕對是關係。
就拿孩子厭學這件事來說,每個厭學孩子背後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痛苦,但他會告訴你嗎?絕大多數孩子不會!因為他認為你不理解他,說了也是白說,還有可能招來一通臭罵。
但是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了解孩子厭學真正原因是最重要的一環,你理解不了,就永遠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要人情往來互相尊重維繫關係,到了孩子這裡似乎把這個道理全忘了。你的孩子是孩子不錯,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所以說,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你的孩子,獲得他的認同,你講給他的道理他才會聽。
03.
如何幫助厭學的孩子
第一、正視自己的教育。
事實上,每年考上大學又退學的孩子很多。
如果願意,你可以再問問周邊的朋友,學習專業和孩子未來從事職業有多大關係?
作為家長,教育里只有成績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精神需求,那麼孩子的厭學的問題你就處理不了。
第二、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三、根據找出的具體原因解決問題。
知道具體原因後問題往往就簡單了,如果你感覺自己處理不了,可以查閱資料,觀看相關課程,諮詢相關專家,都可以讓你快速處理問題。
第四、最核心的一點,還是要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
家長是最不好做的差事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教育孩子,而也往往都是只有這一次。
作為一個新手,不知不覺中會有很多不當的教育行為,而這些不當的教育行為往往都會釀成我們不願見到的苦果,修復起來相當艱難。
所以,保證自己能夠做到合理的教育孩子,是避免各種問題的最佳途徑。
父母要聯合起來,激活家庭功能,才能徹底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做到“學中求樂,樂而好學”!